首页> 中文学位 >烧伤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6h】

烧伤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2.2.3 实验具体步骤

2.3 指标检测与病理组织切片制作

2.3.1 比色法测定乳酸

2.3.2 TNF-α、IL-6、DAO双抗体荚心ELISA

2.3.3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2.3.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血液观测指标数据图表

3.2 血液乳酸测定

3.3 血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3.3.1 血TNF-α水平

3.3.2 血IL-6水平

3.3.3 血DAO水平

3.4 组织HE染色病理学形态

3.4.1 皮肤组织HE染色形态

3.4.2 肺组织HE染色形态

3.4.3 小肠组织HE染色形态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致谢

研究生期间撰写及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颈内静脉置管大鼠烫伤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烧伤休克救治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方法:
  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单纯颈内静脉置管组(单纯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每组10只。单纯颈内静脉置管组和实验1、2、3、4组均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对照组颈部不做处理;所有大鼠均进行背部及双侧脱毛,术后大鼠单笼饲养1天;次日,实验1、2、3、4组大鼠麻醉后背部、双侧浸于100℃热水中12s造成40%Ⅲ度烫伤并继续单笼饲养,按照Parkland复苏原理,伤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4ml·kg-1·TBSA%-1、5ml·kg-1·TBSA%-1、6ml·kg-1·TBSA%-1、7ml·kg-1· TBSA%-1乳酸林格液,并于烫伤后第1个24h的前8h输注总量的一半,后16h输剩下一半;对照组、单纯颈内静脉置管组背部及双侧浸于37℃温水模拟烫伤,之后自由饮食。单纯颈内静脉置管组和实验组于烫伤后第2h、8h、24h、48h、72h经大鼠颈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尾静脉取血,检测血乳酸、二胺氧化酶(DAO)、TNF-α、IL-6值。摘取大鼠肺、小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资料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
  结果:
  72h后,(1)对照组、单纯颈内静脉置管组及实验1、2组大鼠全部存活,实验3组死亡大鼠2只,实验4组死亡大鼠3只;二胺氧化酶、TNF-α、IL-6值总体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单纯颈内静脉置管组最初较对照组水平要高,后基本持平(P>0.05);(2)烫伤后第一个24h内,实验组大鼠血二胺氧化酶、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其中实验1组较其他三组均高(P<0.05),实验2组最低(P<0.05);第2、3个24h实验1、2组逐渐下降,实验3、4组下降后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3)血乳酸水平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整个过程实验2组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1组最初水平最高,后逐渐下降;实验3、4组在第24h后出现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与其他几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单纯颈内静脉置管组大鼠肺部及小肠形态结构正常;实验组1、2、3、4组肺部及小肠镜下可见异常;其中实验3、4组肺水肿最显著,可见肺泡内透明膜形成,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小肠粘膜全层水肿,粘膜结构破坏显著,实验1组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水肿不明显,小肠粘膜破坏较实验3、4组轻,实验2组最轻微。
  结论:
  1.建立了颈内静脉置管大鼠并烫伤休克模型;
  2.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减少烧伤后组织水肿的发生,减少过量补液后水肿对组织的损伤,为烧伤休克复苏提供实验理论依据,值得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