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来入侵污损生物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群聚附着的研究
【6h】

外来入侵污损生物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群聚附着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海洋底栖动物同种群聚的研究

1.1.1 物理因子

1.1.2 同种个体中的化学诱导物质

1.1.3 细菌粘膜

1.2 沙筛贝的同种群聚

1.3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1 立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物理因子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海水温度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2.2 海水盐度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2.3 光照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2.4 海水溶解氧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海水温度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3.2 海水盐度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3.3 光照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2.3.4 海水溶解氧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人工化学诱导物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离子化合物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3.2.2 神经递质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3.2.3 K+通道阻滞剂TEA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3.2.4 肾上腺素阻滞剂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离子化合物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3.3.2 神经递质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沙筛贝同种个体分泌物对其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沙筛贝成体提取物对其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4.2.2 沙筛贝成体海水浸泡液对其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

4.2.3 沙筛贝成体海水浸泡液中活性诱导物的理化性质分析

4.2.4 沙筛贝成体海水浸泡液中活性诱导物的初步分离

4.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细菌粘膜对沙筛贝幼体附着行为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2.1 海洋细菌成膜能力检测

5.2.2 海洋细菌的鉴定

5.2.3 诱导活性菌株的筛选

5.2.4 菌株MS-26中诱导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5.3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个人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由外来物种引起的生物入侵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改变本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沙筛贝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种,同时也是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在海区中形成高密度同种群聚,同种个体紧密附着于其他个体上或附近区域,形成密集群落,不仅排挤本地底栖生物,还对海洋设施造成严重污损危害。
  本研究针对海区中沙筛贝群聚附着这一生态现象,以沙筛贝幼体附着为切入点,从物理因子、人工诱导物、同种个体化学诱导物质、细菌粘膜多方面对沙筛贝幼体的附着开展研究,重点对沙筛贝的群聚附着化学诱因展开研究,初步分析其同种群聚机制。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海洋底栖生物群落中的化学生态学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可加深对沙筛贝入侵生态学的了解,并为沙筛贝的入侵风险评估、生态防治以及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5-35℃,适宜盐度范围为15-30,适宜海水溶解氧范围为40% S-100%S(3.2mg/L-8.0mg/L),适宜光强范围是0-5000lux(检测时光照周期分别为12L∶12D和24L∶0D)。
  2.6-9 mM K+可诱导沙筛贝幼体附着,浓度在6-12 mM,可显著诱导幼体变态,K+通道阻滞剂四乙基氯化铵(TEA)阻抑K+对幼体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10-25 mM Ca2+、1-50 mM Mg2+和0.5-50 mM NH4+对幼体附着和变态均无显著诱导作用。10-6-10-4 M多巴胺和10-5-10-4 M肾上腺素均可显著诱导沙筛贝幼体附着和变态;10-5-10-4 M氯丙嗪(α1型肾上腺素阻滞剂)可以阻抑肾上腺素对幼体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而L-多巴和γ-氨基丁酸在浓度为10-7-10-4 M时,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均无诱导作用。
  3.沙筛贝成体海水浸泡液中含有对其幼体附着变态有诱导作用的活性物质。沙筛贝中的诱导活性物质热稳定性较强,分子量为10 KDa以下。用羧肽酶A处理海水浸泡液,其诱导活性增强,并结合多种自由氨基酸对幼体附着的活性检测实验,发现诱导活性物质可能是羧基末端为酪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或丝氨酸的多肽类物质。
  4.从海区沙筛贝附着天然基底及贝壳表面分离出菌株54株,其中23株菌具较强的成膜能力,以菌株MS-26对幼体的附着变态诱导效果最显著且最稳定,基于16S rDNA序列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对活性菌株MS-26进行大量平板培养,以乙醇提取胞外产物,经过反相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初步分离后,确定了诱导活性组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