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厦门软件园三期规划建设研究
【6h】

厦门软件园三期规划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软件信息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

1.1.2 软件产业的综合体——软件园

1.1.3 产业发展与软件园建设的现状研究

1.2 课题研究的对象

1.2.1 相关概念概述

1.2.2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的收集

1.4.2 理论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厦门软件园三期”项目概况

1.5.1 地理位置

1.5.2 功能定位

1.5.3 建设规模及内容

1.5.4 投资及资金筹措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件园三期总体规划解析

2.1 厦门软件信息业的规划

2.1.1 产业背景及产业规划

2.1.2 软件园区规划应符合产业特点

2.2 厦门软件园三期总体规划

2.2.1 规划理念

2.2.2 规划原则

2.2.3 开发模式研究

2.2.4 规划结构

2.3 政策调整对园区规划的影响

2.3.1 梳理片区山水环境,优化布局

2.3.2 村庄规划调整

2.3.3 优化功能布局

2.3.4 土地政策调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建符合产业特质的软件园

3.1 产城学融合,打造创新社区

3.1.1 产城学融合的背景和内涵

3.1.2 软件园三期的“产城学融合”模式

3.2 多元复合的弹性空间

3.2.1 IT行业特性对多元复合化空间的需求分析

3.2.2 软件园三期多元复合空间的设计

3.3 构建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

3.3.1 厦门软件园二期经验教训

3.3.2 对软件园三期的交通组织的启示

3.3.3 对外交通规划

3.3.4 构建主、次、支完善的园区内部交通网络

3.3.5 园区慢行系统规划

3.4 低碳循环的绿色建筑

3.4.1 规划层面的节能策略

3.4.2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策略

3.4.3 新能源利用

3.5 科学智能之“智慧园区”

3.5.1 “三网融合”试点园区

3.5.2 建成光纤网络与4G网络的示范园区

3.5.3 智慧之“云端服务”

3.5.4 构建智能园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园区——“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4.1 概论

4.1.1 指导思想

4.1.2 总体思路

4.1.3 技术路线

4.1.4 名词解释

4.2 软三片区场地分析

4.2.1 地形地貌

4.2.2 土壤条件

4.3 建设目标

4.3.1 总体目标

4.3.2 工程目标

4.4 目标分解

4.4.1 项目分解方法

4.5 规划框架

4.5.1 宏观层面

4.5.2 中观层面

4.5.3 微观层面

4.5.4 主要用地类型雨水控制利用规划

4.6 技术措施

4.6.1 产业及居住用地技术措施

4.6.2 道路用地技术措施

4.6.3 绿地与广场技术措施

4.6.4 河道改造技术措施

4.7 量化指标

4.7.1 地块建设指标

4.7.2 市政道路建设指标

4.8 效益分析

4.8.1 工程效益

4.8.2 生态环境效益

4.8.3 经济效益

4.8.4 社会效益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优势

5.1.1 开发模式由“政府创办”到“政府+房地产企业”的改变

5.1.2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5.1.3 园区规划与城乡建设和谐发晨

5.1.4 “生态性”更强

5.1.5 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前瞻性

5.2 存在问题分析

5.3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软件信息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起步阶段到如今的迅猛发展,产业的重要性决定了软件园地位的关键性,而软件园建设的成败对产业的发展又至关重要。中国软件园从传统的简单粗放型的产业园到强调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新型的科技园,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近年来更是把园区规划和建设提升到“城市”建设的层面上来,从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厦门软件园三期”是在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建设规模较大、定位较高的产业园区,在国内同类软件园中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本文以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讨其发展模式、研究其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法、生态环境构建、创新服务等,从“多元复合、人性化交通、科学智能、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归纳总结出园区规划与产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以及如何构建符合产业特性的软件园区,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希望本文对软件园规划建设的研究,能够为今后创新新型的科技园的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案例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