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优化对水质的影响
【6h】

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优化对水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生活饮用水水源现状

1.2目前供水企业水处理工艺现状

1.3 国内外水质标准的发展状况

1.4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点

第2章 反应池工艺优化对水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沉淀池工艺优化对水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消毒工艺优化对水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水中有机物、无机物、消毒副产物致癌风险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让人们喝上安全、放心的生活饮用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依据我厂日供水能力50000 T,目前实际日供水量为30000 T的情况,分别从微涡反应池取代折板反应池、V型水平管沉淀池取代斜管沉淀池、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取代传统的液氯消毒工艺等升级改造,探讨工艺优化后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改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原水流量不变时,工艺优化后采用的微涡反应池对浊度、Fe、Mn、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耗氧量(CODMn)去除率都比原工艺采用的折板反应池高。当原水浊度高达200 NTU以上,折板反应池沉淀出水浊度达到5 NTU以上,而同等情况下微涡反应池沉淀出水浊度一直保持在3 NTU以下,且对Fe、Mn、NH3-N、NO2--N、CODMn去除率保持在35%以上。
  (2)原水流量增倍时,微涡反应池对浊度、Fe、Mn、NH3-N、NO2--N、CODMn去除率也都比折板反应池高,且沉淀出水浊度小于3NTU,而在同等条件下的折板反应池沉淀出水浊度极显著上升(P<0.01)到6.736 NTU,Fe、Mn、NO2--N去除率显著下降(P<0.05)。
  (3)原水流量不变时,工艺优化后采用的V型水平管沉淀池对浊度、Fe、Mn、NH3-N、NO2--N、CODMn的去除率比原工艺采用的斜管沉淀池高。当原水浊度上升到138 NTU时,V型水平管沉淀出水浊度一直保持在3NTU以下,Fe、Mn、NH3-N、NO2--N、CODMn含量也明显低于斜管沉淀池。
  (4)原水流量增倍时,V型水平管沉淀出水浊度、Fe、Mn、NH3-N、NO2--N、CODMn含量明显低于斜管沉淀池,沉淀出水浊度仍保持在3 NTU以下,同等情况下的斜管沉淀出水浊度、Fe、Mn、NO2--N则显著上升(P<0.05)。
  (5)预氧化原水中的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的被抑制率与稳定性二氧化氯的投加浓度成正相关,在24 h内其抑制效果最佳,当稳定性二氧化氯投加浓度为1.08 mg/L时对水华微囊藻抑制率超过51%, CAT酶活性是对照组的8.6倍,SOD酶活性反而降低。同时由于藻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氧化胁迫的增加,细胞膜功能破坏,导致丙二醛(MDA)值出现异常。说明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具有很好的抑制效应。
  (6)出厂水余二氧化氯量控制在小于0.1 mg/L大于0.06 mg/L时,6 km处管网末梢水余二氧化氯量一直保持在0.02 mg/L以上,且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均未检出,说明二氧化氯在管网中具有持久、稳定的杀菌能力。建议国标所要求的“出厂水余二氧化氯指标值应控制在0.1 mg/L以上”可适当降低,从而降低消毒副产物ClO2-,减少消毒成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