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新城居住区功能湿地与城市湿地结合规划研究——以后官湖新城为例
【6h】

武汉新城居住区功能湿地与城市湿地结合规划研究——以后官湖新城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课题的特色之处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2章 功能湿地的理论借鉴

2.1 功能湿地建构成果

2.2 ArcGIS软件分析理论

2.3 实践案例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规划前期分析研究

3.1 规划背景

3.2 新城概况

3.3 后官湖湿地系统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马鞍山生态宜居板块居住区功能湿地系统构建

4.1 基于ArcGIS的后官湖新城的径流分析

4.2 径流分析与现状湿地基因的整合

4.3 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4 小结

第5章 居住区功能湿地与城市湿地结合规划

5.1 宜居板块湿地廊道分析

5.2 居住区湿地系统的构建

5.3 居住区湿地系统与城市湿地系统的联接类型

5.4 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本文的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6.3 展望及后续可能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调研一览表

附录B 相关表现图纸

附录C 图表索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湿地资源消失、退化,引发许多灾难。针对这种淡水资源生态性失衡的问题,本文基于“功能湿地”理念,探索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新途径,提出新城居住区湿地与城市湿地结合规划的原则。文中以武汉市蔡甸新城区的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内部的马鞍山生态宜居板块居住区湿地与后官湖城市湿地的结合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的规划做了前期的资料分析,分别介绍了新城规划背景、新城的概况,并对后官湖湿地的现状和湿地系统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部分首先对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做了径流分析,得到新城的河网分布及集水区域;然后对新城的马鞍山生态宜居板块用地范围的河网与现状湿地斑块进行整合,最后在整合完善的湿地系统基础上,以湿地结构为规划结构,进行五个居住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三部分首先分析马鞍山生态宜居板块内与后官湖城市湿地相联接的城市级湿地廊道;然后了解相关概念,明确居住区湿地斑块、居住区廊道、居住区基质三者的关系以及居住区湿地布局的合理形式;最后,针对五个居住区不同的湿地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三种不同的联接类型。
  最后一部分是本次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