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部金融压力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GVAR的分析
【6h】

外部金融压力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GVAR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本文特色与不足之处

第2章 金融压力指数的构建和特征分析

2.1 构建金融压力指数

2.2 金融压力指数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融压力的传染性分析

3.1 共同因素

3.2 个体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融压力冲击的实证分析

4.1 GVAR模型的构建

4.2 模型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2007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各经济体带来巨大冲击。中国由于较低的金融开放度和政府方面较为积极的救市举动,使其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并未遭受太大影响。金融开放是必然趋势,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金融和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应特别警惕来自国外潜在的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是一个0-1二元变量,只有发生危机,不发生危机两种状态,对两个状态之间的模糊地带,很难以描述。金融压力概念的提出摆脱了对于金融危机研究的束缚。金融压力指数衡量了金融系统承受压力程度的变化,它是一个连续型的变量,能够方便地观察系统某一时刻的状态。监测世界各国的金融压力状况,并且预警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而分析和量化金融压力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首先构建了21国的金融压力指数用以衡量各国的金融压力状况。发现各国金融压力指数存在较强的联动效应,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效应更为明显;金融开放度越高的国家其金融压力与他国之间的联动效应越明显;但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这种联动效应较弱。然后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压力在全球的传染性,实证发现:相对于贸易联系渠道,金融联系渠道在压力的传导中起更大作用。由于金融压力冲击传导的复杂性,单从某个角度分析和度量冲击对经济的影响都显得片面。故本文在最后,根据前文实证分析结果选用资本权重作为链接矩阵,利用金融压力指数、工业生产指数、CPI和利率四个指标来构建包含21个国家的GVAR模型,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广义预测方差分解来量化这些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一,外部金融压力冲击对中国金融部门有显著影响,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则较为不显著。二,相对于来日本和巴西的金融压力冲击来说,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冲击能够给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带来更为显著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