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Caco-2细胞转运及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
【6h】

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Caco-2细胞转运及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 言

1、氧化应激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2、灯盏乙素及其苷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3、课题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灯盏乙素苷元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第二章 灯盏乙素苷元衍生物的Caco-2细胞转运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第三章 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衍生物的体外BBB透过性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 论

第四章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受试化合物的质谱图

附录B受试化合物的UPLC-MS色谱图

综述: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 H2O2诱导 PC12细胞损伤模型、Caco-2细胞转运模型以及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对灯盏乙素(SC)及其苷元(SC-AG)衍生物进行抗氧化活性、口服吸收性质及BBB通透性研究,为灯盏细辛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用基础。
  方法:(1)在抗氧化活性评价中,采用 H2O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氧化损伤作为细胞模型,以细胞形态学、细胞存活率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为考察指标,对受试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活性筛选;然后选择药理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筛选,以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一氧化氮(NO)清除率为指标,进一步筛选药理活性较灯盏乙素显著的受试化合物。(2)在口服吸收性质研究中,以Caco-2细胞作为转运模型,以细胞转运量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pH值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存在条件下受试化合物的吸收性质。(3)在体外BBB通透性研究中,首先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脑微血管周细胞(BMPC)及星形胶质细胞(AS),并以这三种细胞为材料建立体了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然后以跨内皮电阻值(TEER)、荧光素钠(Na-FLU)通透量、碱性磷酸酶(AKP)及γ-谷氨酰转肽酶1(γ-GT1)的表达为指标对5种体外BBB模型进行验证,以选出最佳模型,最后以此模型作为化合物体外BBB透过性研究的模型,考察考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及P-gp抑制剂存在条件下受试化合物的BBB通透性。
  结果:(1)抗氧化活性评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与SC相比,化合物6b、6c、6d、6e、6f、6m、6n、6w和8a能够减少PC12细胞形态学损伤、显著提高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和降低LDH释放率;进一步筛选结果显示,与SC相比,化合物6b、6c、6d、6e、6f、6m、6n及6w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MDA的含量、升高细胞内SOD活性及NO清除率(P<0.05)。(2)在口服吸收潜性研究中,实验结果表明受试化合物主要是以被动扩散方式被 Caco-2细胞转运,药物的转运受浓度、时间、温度和PH值的影响。药物转运量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化合物6b、6c、6d、6n及6w的转运量(1.47-3.11×10-6cm·s-1)显著高于SC(0.53×10-6 cm·s-1)和SC-GA(0.83×10-6 cm·s-1),其中以6c(3.11×10-6 cm·s-1)的转运量最高;化合物SC、SC-GA、6b、6d、6e及6m的外排率大于1.5,且这6个化合物的转运量随着温度升高和PH值的降低而增高,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转运量显著增高(P<0.05)。(3)成功分离得到了纯度和活力较高的BMECs、BMPC和AS细胞,所建立的5种体外BBB模型中,三元共培养模型“EPA”的TEER值最高、Na-FLU通透量最低以及AKP及γ-GT1的表达最高,为最佳体外BBB模型。受试化合物的BBB通透量受浓度和时间的影响,除1g外,化合物的通透量随浓度和时间的升高而增加,化合物1b、1c、1f、1g、6b、6c、6d、6n及6w的体外BBB通透量(0.28-1.65×10-6cm/s)显著高于SC(0.17×10-6 cm·s-1)和SC-GA(0.18×10-6 cm·s-1)。化合物SC、SC-GA、1a、1c、1e、1f、6b及6d的外排率大于1.5,并且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这8个化合物的转运量均呈显著增高。
  结论:本文利用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Caco-2细胞转运模型和体外BBB模型对灯盏乙素及其甘元衍生物进行了多层次的活性筛选,综合评价了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口服吸收性质和BBB通透性,最终筛选出了9个活性优于SC和SC-GA的灯盏乙素及其苷元衍生物,并且这些化合物主要以被动转运方式透过 Caco-2细胞和体外 BBB,部分化合物还受到 P-gp的外排作用。本文为研究灯盏细辛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