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肌非同步化运动
【6h】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肌非同步化运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非同步化运动;探讨QTVI评价左室心肌非同步化运动的可行性、准确性;非同步化运动与NT-proBNP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37例,根据QRS间期分为两组,DCM组Ⅰ:正常QRS组(QRS<120ms),20例,年龄(48.45±13.31)岁;DCM组Ⅱ:宽QRS组(QRS≥120ms),17例,年龄(48.24±12.91)岁;对照组(Con),健康体检者30例,年龄(45.56±8.32)岁。所有受检者均行M型超声、二维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检测,测量以下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收缩延迟。QTVI状态下,分别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至左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速度峰值的时间(Ts),并计算Ts的极差(Ts-R)及标准差(Ts-SD);计算同一水平不同室壁Ts的差值(Inter-Ts)及同一室壁不同水平Ts的差值(Intra-Ts);测量二尖瓣环左室各壁收缩期速度峰值(Vs)、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及舒张晚期速度峰值(Va)。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血浆NT-proBNP值。 结果:1.DCM组Ⅰ及DCM组Ⅱ的LVEF、FS、Vs、Ve和Va值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而LVEDD和SPWMD值均高于Con组(P<0.01),DC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DCM组Ⅰ及DCM组Ⅱ的Inter-Ts与Con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DCM组Ⅰ和DCM组Ⅱ的侧壁、后壁和下壁Intra-T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Ⅰ与DCM组Ⅱ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DCM组Ⅰ及DCM组Ⅱ的Ts、Ts-R及Ts-SD及均较Con组明显延长(P<0.05);Ts-R和Ts-SD值在DCM组Ⅱ较DCM组Ⅰ延长明显(P<0.05)。以Ts-SD值预测非同步化运动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Ts-SD界值为32.9ms,诊断非同步化的敏感性为88.50%,特异性为93.10%。 4.DCM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Con组(P<0.05);DCM组Ⅱ与DCM组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Ts-R、Ts-SD呈正相关(r=0.656、r=0.634,P<0.001);NT-proBNP与Vs呈负相关(r=0.727,P<0.001)。NT-proBNP值预测非同步化运动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NT-proBNP界值为920Pg/ml,预测左室非同步化运动的敏感性为83.80%,特异性为84.40%。 结论:1.对照组左心室不同节段心肌收缩活动时间基本是一致的,说明健康组左室内心肌运动具有高度同步性。 2.DCM患者左室收缩的非同步运动不但存在于左心室的同一水平不同室壁之间,同时也存在于不同水平同一室壁之间,表明左室内心肌非同步运动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广泛存在。 3.QTVI技术可以较准确的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壁运动非同步化,与NT-proBNP相结合,可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运动临床评价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