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双期16层螺旋CTA与3D-DSA对照研究
【6h】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双期16层螺旋CTA与3D-DSA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引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 考 文 献

论文附图

综述 CAT在颅内动脉瘤应用的进展

附录:在学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比、分析双期16层螺旋CTA与3D-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评价双期16层螺旋CTA替代DS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09年2月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7例,所有病人均在两周内行双期CTA及3D-DSA检查。分CTA、DSA两组医生每组两人分别对双期CTA及3D-DSA图像进行双盲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动脉期及常规CTA重建图像的质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对于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则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及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比较双期CTA与3D-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检测结果有无差异。并计算双期CTA、3D-DS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40动脉期图像合格的病人;对比常规CTA、双期CT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效能。 结果: 57例患者中,明确病因诊断者52例(91%),其中动脉瘤46例,占总例数的80.7%,AVM3例,占总例数的5.3%;静脉窦血栓、moyamoya病及动脉狭窄患者各一例。双期CTA和3D-D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同,分别为98%、100%、100%及85%。按每个病人进行分析,两者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40例动脉期图像合格的病人中,3D-DSA诊断动脉瘤患者36例,共检出42个动脉瘤,常规CTA检出35例动脉瘤患者共40个(95%)动脉瘤:双期CTA检出36例动脉瘤患者,共检出41个(98%)动脉瘤;三者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明显差异。常规CTA漏诊的两个动脉瘤直径均小于3mm,一个为一例双侧多发动脉瘤患者,漏诊的动脉瘤位于右颈内动脉:另一个为前交通动脉,该动脉瘤在常规CTA联合纯动脉期CTA图像上被准确诊断。三者在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显示的对比:3D-DSA清晰完擎显示41个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及动脉瘤同载瘤动脉的关系(I级);n级显示1个。常规CTA:I级显示36个;II级显示4个;III级显示2个。双期CTA:I级显示37个,II级显示4个,III级显示1个;本组研究中常规CTA未能清晰完整显示的动脉瘤4个来自颈内动脉;其中3个均较大,动脉瘤前后极及内侧分别紧贴前床突、后床突及蝶骨体,观察角度受限。另有一例海绵窦段动脉瘤,常规CTA因海绵窦显影而干扰动脉瘤动形态、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该例在纯动脉期得到清晰显示。3D-DSA与常规CTA在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及动脉瘤同载瘤动脉关系的显示程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3D-DSA优于常规CTA;常规CTA与双期CTA、双期CTA与3D-DSA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双期CTA与3D-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2、3D-DSA在显示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上优于常规CTA,主要体现在对颅底动脉瘤的显示。 3、纯动脉期图像,有利于排除常规CTA图像中的静脉干扰,提高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