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幼鼠内脏高敏感性及室旁核和前皮质扣带回Fos蛋白表达影响
【6h】

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幼鼠内脏高敏感性及室旁核和前皮质扣带回Fos蛋白表达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部分 不同新生期母婴分离时间对幼年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影响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生期母婴分离致内脏高敏感模型幼鼠室旁核和前皮质扣带回Fos蛋白表达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新生期母婴分离的危害及母婴同室的益处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述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评价方法,观察不同新生期母婴分离(NMS)时间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探讨采用NMS建立幼年动物内脏高敏感模型所需的NMS适宜时间,对进一步认识NMS远期危害,指导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方法:50只SD新生大鼠随机分成NMS39、NMS60、NMS78、NMS120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只;NMS39组出生后第2~14d每天与母鼠分离3h(8:00-11:00am),连续13d,NMS60组出生后第2~21d每天与母鼠分离3h(8:00-11:00am),连续20d,NMS78组生后第2~14d(每天上午、下午分别与母鼠分离3h(8:00-11:00am;14:00-17:00pm),连续13d,NMS120组生后2~21d每天上午、下午分别与母鼠分离3h(8:00-11:00am;14:00-17:00pm),连续20d,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与母鼠同笼。常规饲养到6周龄,通过不同压力结直肠扩张(CRD)刺激后的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痛阈测定和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测量进行幼鼠肠道痛觉敏感性评价,测定幼鼠排便粪点数和玻璃小球排出时间评估幼鼠结肠动力,处死幼鼠,留取降结肠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
   结果:随CRD压力增加,5组幼鼠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均逐渐增加;当CRD为20mmHg、40mmHg、60mmHg时,NMS39组、NMS60组、NMS78组、NMS120组幼鼠AWR评分明显高于C组,CRD为80mmHg时,5组幼鼠AWR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当CRD为15mmHg、30mmHg、45 mmHg、60mmHg时,NMS39组、NMS60组、NMS78组、NMS120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明显高于C组;CRD为75mmHg时,5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差异无显著意义;NMS39组、NMS60组、NMS7s组、NMS120组及C组幼鼠痛阈值分别为15.83±5.05mmHg、16.50±8.40mmHg、13.50±2.88 mmHg、16.00±5.28mmHg、33.83±4.31mmHg;NMS39组、NMS60组、NMS7s组、NMS120组幼鼠间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及痛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组幼鼠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及粪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降结肠均未见明显病理组织损伤。
   结论:长时间不同新生期母婴分离均能造成大鼠痛阈下降,出现内脏高敏感性;并且这种高敏感性能持续到幼年期,但幼鼠没有肠道动力改变,也没有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改变,同时没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新生大鼠在出生后第2~14d给予每天母婴分离3h可建立一种理想的幼鼠内脏痛高敏感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