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灌注化疗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
【6h】

腹腔灌注化疗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

致谢

综述:胃癌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现状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辅助性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术后接受或未接受辅助性腹腔灌注化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行辅助治疗的病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入选的360例患者分为2组:IP+组和IP-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化疗,IP+于系统化疗同时开始腹腔灌注化疗(至少一次),IP-组未接受腹腔灌注化疗。所有病例均没有接受放疗和靶向治疗。随访分析胃癌术后辅助性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复发转移情况,并进一步分层分析其获益人群及腹腔灌注次数和灌注时机。
   结果:360例患者中有28例失访,随访率92.2%。随访时间2~9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9月。 IP+组和IP-组的平均生66.7月、 56.5月(P=0.004);1年、3年、5年的OS比较仅5年OS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组和IP-组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60.5月、46.2月 (P=0.001)。IP+组1年、3年、5年的DFS均优于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术组、非粘液非印戒细胞癌组、组织分化低-未分化组、病理分期IIB期及IIIA期、淋巴结N1-3组、浸润深度T2组及T3+T4a存期为组0S和DFS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转移情况分析显示IP+组腹腔种植转移率、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肝转移率及吻合口复发率较IP-组低,有统计学差异。III、IV级毒副反应分析,仅白细胞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5% v 7.95%,P=0.001)。对184例IP+组腹腔灌注次数和灌注时机分析,结果显示:>6次组、3-6次组的OS和DFS优于<3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6次组与3-6次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次腹腔灌注的时间距手术时间的中位天数是33天,<30天组的OS和DFS优于>60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OS P=0.009 and PFS P=0.038);而>60天组与30-60天组、30-60天组与<30天组间的OS和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癌术后辅助性腹腔灌注化疗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腹腔种植转移率、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肝转移率及吻合口复发率,提高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R0根治术、低-未分化、IIB期及IIIA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a的患者有明显的生存获益。腹腔灌注大于3次,距术后30天内行腹腔灌注化疗对生存期有明显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