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H-MRS、MRI正反相位及CT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6h】

1H-MRS、MRI正反相位及CT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检查仪器

三、影像学检查

四、图像后处理

五、脂肪肝的病理分级及CT诊断标准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

二、脂肪肝各病理分级相应的LWR、HFF、LSR的结果

三、1H-MRS、DGE-MRI诊断及定量分析肝细胞脂肪变(5%≤HS≤30%)的ROC曲线分析及Kappa检验结果

四、1H-MRS、DGE-MRI、CT诊断及定量分析脂肪肝(HS>30%)的ROC曲线分析、Kappa检验结果

讨论

一、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及影像检查现状

二、CT在评价肝脏脂肪变中的价值

三、DGE-MRI在评价肝脏脂肪变中的价值

四、1H-MRS在评价肝脏脂肪变中的价值

五、肝脏 1H-MRS的临床应用前景

六、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以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为金标准,比较1H-MRS、MRI正反相位(DGE-MRI)、CT诊断及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纳入研究的52例受试者于肝穿刺活检前1-2天均行1H-MRS、DGE-MRI和CT扫描,以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为金标准,应用ROC曲线分析1H-MRS(脂水比,LWR)、DGE-MRI(肝脏脂肪含量,HFF)及CT(肝脾CT比值,LSR)诊断肝细胞脂肪变5%≤HS≤30%和HS>30%的敏感性、特异性;应用Kappa检验评价1H-MRS、DGE-MRI及CT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的准确性,同时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1H-MRS、DGE-MRI和CT对肝脏脂肪变的定量评价与组织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52例患者中,FO级(无脂肪变者)19例,F1级(肝细胞脂肪变)11例,F2级(轻度脂肪肝)12例,F3级(中度脂肪肝)6例,F4级(重度脂肪肝)4例;不同病理级别间LWR、HFF及LSR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006,32.025,35.343,P值均<0.05),且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LWR及HFF的值也随之升高,而LSR的值则逐渐下降。
  2、各病理等级(F0-F4)之间进行两两比较,LWR各病理级别间均有统计学意义,HFF仅在F2与F0及F3与F0、F1、F2有统计学意义,F4与F0、F1、F2、F3均无统计学意义;LSR在F3与F0、F1、F2及F4与F0、F1、F2有统计学意义,而F3和F4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3、1H-MRS、DGE-MRI、CT诊断肝细胞脂肪变5%≤HS≤30%的阈值分别为1.537%、14.009%、1.297,相应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727、0.490、0.368,与组织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显示1H-MRS Kappa值(0.772)明显高于DGE-MRI和CT(0.534,0.300)。
  4、1H-MRS、DGE-MRI、CT诊断脂肪肝(HS>30%)的阈值分别为3.11%、15.18%、1相应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809、0.764,与组织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强,Kappa值(0、804、0.764)均大于0.7,而CT的一致性较弱,Kappa值为0.428。
  5、1H-MRS、DGE-MRI、CT对肝脏脂肪变的定量分析与病理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1H-MRS的相关系数(r=0.890)高于DGE-MRI和CT(0.826,-0.597)。
  结论:1H-MRS、DGE-MRI、CT三种方法中,1H-MRS诊断及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的准确性最高。因此,肝脏1H-MRS是评估肝脏脂肪含量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有望取代有创的肝活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