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6h】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裸鼠一般状态观察

2.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协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3.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增加移植瘤组织的坏死

4.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协同抑制移植瘤的血管生成

5.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降低裸鼠血液循环中因厄洛替尼引起上升的VEGF浓度

6.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协同抑制移植瘤组织VEGF的表达

7.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未明显改变裸鼠移植瘤的增殖能力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目前,尚未见有关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报道。因此,本课题拟在我们前期基于替米沙坦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增殖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 A549至对数生长期,通过背部皮下注射A549细胞的方式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厄洛替尼治疗组、替米沙坦治疗组、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组),每组10只裸鼠,每天给药1次,持续给药3周。隔天测算各组移植瘤的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各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治疗结束后,解剖各组所有裸鼠,心脏采血,ELISA检测血液循环中VEGF的含量;然后取移植瘤瘤体,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坏死情况;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移植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VEGF以及Ki-67的表达水平;同时,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移植瘤组织的VEGF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厄洛替尼(30mg/kg/d)、替米沙坦(5mg/kg/d)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能明显增加移植瘤组织的坏死区域、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下调 VEGF的表达水平(P<0.05)。此外我们发现,厄洛替尼治疗组血清中VEGF含量出现明显增加,替米沙坦治疗组未见明显变化。当厄洛替尼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后,因厄洛替尼引起上升的血清 VEGF含量又下降至较低水平,与厄洛替尼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对移植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 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替米沙坦能协同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这种协同抑制作用可能与阻断VEGF分泌表达、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肿瘤组织坏死等因素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