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属酞菁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6h】

金属酞菁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与缩写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酞菁的性质和应用研究进展

1.1.1引言

1.1.2酞菁的合成

1.1.3酞菁的性质

1.1.4酞菁的某些应用

1.2蛋白质定量分析现状

1.2.1引言

1.2.2吸光光度法

1.2.3荧光分析法

1.2.4共振散射光度法

1.3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3.1合成四羧基金属酞菁并表征

1.3.2研究四羧基金属酞菁-蛋白质体系的光谱特性及其应用

第二章四羧基金属酞菁的合成

2.1实验部分

2.1.1仪器

2.1.2试剂

2.1.3实验步骤

2.2结果与讨论

2.2.1四羧基金属酞菁的合成

2.2.2紫外可见光谱

2.2.4红外光谱

2.3结论

第三章四羧基金属酞菁共振散射法测定蛋白质

3.1实验部分

3.1.1仪器

3.1.2试剂

3.1.3实验步骤

3.2结果与讨论

3.2.1 CoC4Pc-蛋白质体系

3.2.2 AlC4Pc-蛋白质体系

3.2.3 MnC4Pc-蛋白质体系

3.3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申请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酞菁是一类在结构上与卟啉、叶绿素很相似的化合物。由于酞菁对光、热的稳定性好,在染料、颜料、光电材料、催化剂、光动力学疗法、荧光分析等方面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拓酞菁化合物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本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综述了酞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着重介绍了它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本文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对蛋白质分析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蛋白质光度分析法,如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共振散射法等方法研究的现状。然后提出了论文设想。 第二章以4-羧基邻苯二甲酸酐为主要原料,钼酸铵作催化剂,煤油作溶剂,在185~195℃条件下,液相法合成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四羧基金属酞菁衍生物(CoC<,4>Pc、AlC<,4>Pc、MnC<,4>Pc),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 第三章运用共振散射法研究了三种四羧基金属酞菁衍生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根据蛋白质在弱酸性条件下对CoC<,4>Pc散射信号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基于共振散射技术检测蛋白质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3.0的B-R缓冲溶液中,反应体系最大RLS位于332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SA、HSA、γ-IgG、E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1.79μgmL<'-1>、0.0-1.50μg mL<'-1>、0-1.75μg mL<'-1>、0-2.0μg mL<'-1>,检测限分别是17.72ng mL<'-1>,16.02ngmL<'-1>,16.84 ng mL<'-1>、19.20ng mL<'-1>。该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检测,分析结果与临床数据相吻合。 (2)在pH3.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适量蛋白质能增强AlC<,4>Pc的共振散射信号,最大RLS位于388nm处,由此建立了共振散射法测定蛋白质的方法。BSA、HSA、γ-IgG、EA、TPHS线性范围分别为0-1.75μg mL<'-1>、0-1.50μg mL<'-1>、0-2.00μg mL<'-1>、0-2.50μg mL<'-1>、0-1.63μg mL<'-1>,检测限分别为15.71 ng mL<'-1>、15.79 ng mL<'-1>、16.61 ng mL<'-1>、14.80 ng mL<'-1>、17.89 ng mL<'-1>,用TPHS为标准检测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检测结果与双缩脲法结果相符。 (3)在pH3.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适量的蛋白质能够增强MnC<,4>Pc的共振散射信号,反应体系最大RLS位于385nm处,且增强的散射信号与蛋白质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据此建立了MnC<,4>Pc共振散射法检测微量蛋白质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测定BSA、HSA、γ-IgG、E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0μg mL<'-1>、0-2.0μg mL<'-1>、0-1.75μg mL<'-1>、0-1.75μg mL<'-1>,检测限分别是16.37 ng mL<'-1>、17.62 ng mL<'-1>、19.41 ng mL<'-1>、20.72 ng mL<'-1>。方法用于人血清总蛋白和尿蛋白检测,结果与临床数据相符。以上实验均讨论了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对反应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还发现各种有机酸、多数金属离子和其它共存物基本不影响测定。三种方法均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体系稳定、灵敏度高等优点。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直接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