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及侵位机制研究
【6h】

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及侵位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永和-太保岩体的地质背景

1.1区域地层

1.2区域构造

1.2.1褶皱构造

1.2.2断裂构造

1.2.3深部构造

1.3区域岩浆岩

第二章永和-太保岩体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

2.1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及方案

2.2岩体的侵位时代与岩石类型

2.3岩体的解体与单元的确定

2.4超单元的建立

2.4.1各单元时空分布特征

2.4.2各单元岩石学特征

2.4.3各单元主元素化学特征

2.4.4各单元微量元素特征

2.4.5各单元稀土元素特征

2.4.6各单元能量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永和-太保岩体及围岩的构造特征

3.1岩体构造特征

3.1.1与侵位应力有关的塑变构造

3.1.2侵位后叠加构造

3.2岩体的围岩构造及接触变质带特征

3.2.1与岩体侵位有关的围岩构造特征

3.2.2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特征

3.3岩体内的包体特征

第四章永和-太保岩体及围岩的应变特征

4.1岩体及围岩的有限应变测量

4.1.1应变标志体的选择及测量

4.1.2原始测量数据的处理

4.2岩体及围岩的应变分析

4.2.1付林指数(k)

4.2.2 Nadai-Hosack图解

4.2.3应变程度(γ)

4.2.4压缩率(△V)

4.2.5应变型式

4.3初步认识

第五章永和-太保岩体侵位的岩浆动力学及构造环境

5.1岩体岩浆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5.1.1岩体形成的温度、压力

5.1.2岩浆粘度、密度

5.1.3岩体岩浆动力学讨论

5.2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

5.2.1构造环境的判别

5.2.2岩体应力体制的判别

5.2.3岩体侵位的构造环境讨论

第六章永和-太保岩体的侵位机制

6.1岩体的侵位空间

6.1.1主动膨胀作用

6.1.2岩浆侵吞作用

6.1.3构造扩展作用

6.2岩体侵位机制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7.1主要结论

7.2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永和一太保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基本查明了南岭花岗岩带西段的永和一太保花岗岩体的构造样式、应变特征、大地构造环境及侵位过程。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或认识: 1、建立了永和一太保岩体的岩石谱系,根据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及方法,将岩体解体为6个侵入体,从早到晚归并为太保、莲塘及永和3个单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永和-太保超单元。 2、探讨了永和一太保岩体岩浆的演化规律,揭示了岩体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具有渐进式的同源岩浆演化规律,是一次岩浆热事件的产物。 3、系统地开展了永和一太保岩体及其热接触变质带围岩的岩石三维有限应变测量和应变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内早期单元主要表现为压扁型应变,晚期单元则主要为拉长型应变,且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应变程度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围岩内主要以拉长型应变为主,平均应变程度略高于岩体的平均应变程度。 4、岩浆动力学研究表明,永和-太保岩体侵位于中深成相环境,岩浆侵位过程中,随着岩浆的演化,其成岩温度、压力、密度逐渐减小,粘度逐渐增加。 5、确立了永和-太保岩体的侵位构造环境,即早期的太保单元为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后侵位的莲塘独立侵入体为火山弧+同碰撞构造环境,而最后侵位的永和单元则属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整个永和-太保超单元侵位于挤压作用逐渐变弱、拉张作用逐渐变强的构造环境中。 6、定量计算了永和-太保岩体的侵位空间,确定了永和-太保岩体的侵位机制。研究表明,岩体主动膨胀占岩体现有空间的17.8%,岩浆侵吞占岩体现有空间的16.8~18.8%的空间,剩下的63.4~65.4%是由构造扩展获取的,整个永和-太保岩体为复合侵位机制:在生长方式上,永和-太保岩体总体属于中心多点式生长侵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