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柴达木盆地落雁山—土疙瘩构造带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6h】

柴达木盆地落雁山—土疙瘩构造带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1章地理环境与地质概况

1.1地理环境

1.2油气地质背景

1.3油气生储条件

第2章研究工作概述

2.1化探方法的选择及原理

2.2技术路线

2.3取样深度试验

第3章地表化探异常特征

3.1油气地球化学场特征

3.1.1地层分布

3.1.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3.1.3土壤介质

3.2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3.3油气化探异常特征

3.3.1烃类异常特征

3.3.2非烃异常特征

第4章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

4.1油气藏类型

4.1.1构造油气藏

4.1.2岩性油气藏

4.2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模式

4.2.1油气化探异常几何形态类型

4.2.2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模式

第5章综合异常评价与油气远景预测

5.1异常成因与烃源判别

5.1.1碳同位素法

5.1.2 R型聚类分析法

5.1.3烃类比值法

5.2异常远景区的确定

5.2.1异常远景区确定步骤

5.2.2异常远景区确定原则

5.3综合化探异常评价与油气远景预测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油气化探方法找油气的理论依据是“烟囱效应”,主要通过从地表土壤(岩石)中获取与石油、天然气有直接关系的烃类组分和间接联系的各种地球化学信息去调查预测和推断地下深处石油、天然气活动的地质规律,达到能有效地指出地下油气聚集带和含油气圈闭。 笔者选择柴达木盆地落雁山-土疙瘩构造带作为研究区,针对戈壁滩、盐碱地等地球化学景观条件,从地表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采集层位和介质的统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建立了配套的野外施工技术方法,确立了土壤吸附烃(C1、C2、C3)、土壤后生碳酸盐(△C)、土壤吸附相态汞(Hg)、土壤二价铁(Fe2+)、土壤电导率(Ks)5种方法、7项指标的油气综合化探技术。该技术的特色之处在于运用土壤吸附烃(C1、C2、C3)方法直接了解地下油气烃的生成和活动规律,运用土壤后生碳酸盐(△C)方法评判地下油气的保存条件和保存量,运用土壤吸附相态汞(Hg)方法圈定油气富集最有利的中心地段,运用土壤电导率(Ks)方法判断油气田分布范围或油气田气水边界,运用土壤二价铁(Fe2+)方法判断氧化还原条件,进而圈定油气田分布范围。这5种方法、7项指标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双控关系.利用其独特指示作用及相互有机结合,建立了柴达木盆地落雁山-土疙瘩构造带寻找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并能准确地评价油气远景。 通过野外取样、资料处理、异常评价解释与油气远景评价,主要获得以下几项成果: 1、烃类(C1、C2、C3)、△C、Fe2+、Ks异常主要在研究区中东部形成一个东南-西北向异常带,与构造主体走向相一致,表明区内油气活动主要受宏观构造格局控制。 2、烃类(C1、C2、C3)、△C、Hg、Fe2+均在研究区中东部落雁山背斜构造上形成异常区,并具有较明显的“环中顶”异常特征,且与构造位置吻合较好,说明构造深部蕴含较丰富的烃源,故将此确定为区内唯一的化探异常远景区。 3、烃类异常大部分位于构造南北两翼及西翼的断裂上,△C、Hg异常也有类似特点,表明落雁山构造上的断裂为开放性断裂。 4、远景区内烃类等指标环状异常较明显,但顶部异常明显不如其他浅层油气藏,故本区找到浅层油气藏的希望不大。 5、若深部存在有利构造,其远景区东部仍有一定的找油气前景,但找到大型油气藏的可能性较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