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模式研究
【6h】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详细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文献回顾与综述

1.3本文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框架结构

1.3.2研究方法

1.4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

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作经济理论

2.1.1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经济理论

2.1.2列宁关于合作经济与合作社的理论

2.2.3毛泽东的合作经济理论

2.2西方经济学的农村合作金融理论

2.3西方经济学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理论

第三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分析

3.1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及成效

3.1.1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

3.1.2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的成效显著

3.2目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产权不清,权责不明

3.2.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严重

3.2.3多元目标的冲突,经营混乱

3.2.4历史债务包袱仍然沉重

3.3制约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原因

3.3.1产权制度缺陷

3.3.2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度

3.3.3法律法规不完善

3.3.4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3.3.5农村信用担保和信用环境缺失

3.4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要性

3.4.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3.4.2农村信用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4.3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需要

第四章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借鉴

4.1主要国家农村合作金融运行的模式

4.1.1美国的合作金融

4.1.2德国的合作金融

4.1.3法国的合作金融

4.1.4印度的合作金融

4.2主要国家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4.2.1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基本经验

4.2.2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第五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模式选择

5.1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选择的总体要求

5.1.1坚持服务“三农”的目标定位

5.1.2改革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1.3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5.1.4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差别监管、循序渐进的原则

5.1.5正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5.2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Ⅰ):股份制

5.2.1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尝试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条件

5.2.2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尝试股份制改造的意义

5.2.3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尝试股份制改造的思路

5.3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Ⅱ):股份合作制

5.3.1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适时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义

5.3.2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对策

5.4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Ⅲ):合作制

5.4.1不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继续完善合作制的意义

5.4.2不发达地区继续完善农村信用合作制的具体措施

第六章 优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

6.1改善政策、法律环境

6.2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6.3营造农村良好信用环境

6.4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

6.5加强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过多年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农村信用社日益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力量。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适应各地不同经济发展层次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模式问题,对于显著增强其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农村合作金融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理论的合理因素,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总结国外主要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实践的成功经验,概述其给我国金融改革带来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总体要求,进而较深入地探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模式选择的具体思路:即发达地区尝试股份制改造、欠发达地区适时实行股份合作制、不发达地区继续完善现行合作制。最后,就如何优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