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经验研究
【6h】

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病情评定标准

1.1.6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方案

1.2.2 分组方法

1.2.3 治疗方案

1.2.4 疗效评定标准指标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中风的命名

3.2 中风的病因病机

3.3 易患中风的年龄和体质

3.4 益肾调督的理论依据

3.5 益肾调督针法的操作与选穴依据

3.6 益肾调督针法的机理研究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总结庞勇教授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分析、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机制和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规律。
   方法:分析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探讨益肾调督针法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根据益肾调督针法实验研究,观察其对理化指标的影响,总结其作用机制。掌握益肾调督针法的操作,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结果:①根据病情轻重诊断标准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1),且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而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积分减少幅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积分均显著上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积分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是导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其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验依据,本课题的研究表明,益肾调督针法是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选方案之一,且较一般针法疗效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