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多样性及两种鸟的繁殖生态研究
【6h】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多样性及两种鸟的繁殖生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鸟类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一)世界鸟类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二)我国鸟类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二、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现状

(一)鸟类群落结构

(二)生态位和集团

(三)鸟类群落与生境的关系

三、鸟类群落生态学主要研究方法

(一)采集标本

(二)标图法

(三)网捕法

(四)路线法

(五)样方法

(六)综合法

四、武夷山地区鸟类研究概况

(一)国外学者对武夷山地区鸟类标本的采集及相关研究

(二)我国学者对武夷山鸟类的研究

五、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的研究目的

第一章研究区域概况

1.1地理位置

1.2地形地貌

1.3气候

1.4水文

1.4.1水系和流域

1.4.2年径流量

1.4.3径流的年内分配

1.5土壤

1.6植被类型

1.7武夷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第二章研究方法

2.1鸟类群落调查

2.1.1调查样区的选取

2.1.2调查时间

2.1.3调查方法

2.1.4环境参数的选取

2.2鸟类繁殖生态调查

2.2.1调查样区的选取

2.2.2调查时间

2.2.3调查方法

2.2.4环境参数的选取

2.3数据分析

2.3.1群落结构

2.3.2鸟类群落的物种数及其影响因子

2.3.3各巢区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种群数量及其影响因子

第三章结果

3.1.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组成特征

3.1.1鸟类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3.1.2珍稀和保护鸟类

3.1.3鸟类群落的数量特征

3.2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3.2.1各生境鸟类群落物种组成

3.2.2各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

3.2.3各生境鸟类群落的相似性

3.3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3.3.1各季节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3.3.2各季节鸟类群落多样性

3.4主要景点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3.4.1各景点鸟类群落物种组成

3.4.2各景点鸟类群落多样性

3.4.3主要景点鸟类物种数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3.5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的繁殖生态

3.5.1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的种群动态和巢区分布

3.5.2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的繁殖行为

3.5.3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种群数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讨论

4.1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资源现状

4.1.1区系特征

4.1.2物种多样性

4.2影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原因

4.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的时间格局

4.3.1影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季节动态的因素

4.3.2影响各生境鸟类群落季节动态的因素

4.4影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鸟类群落物种数的原因

4.4.1树高多样性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4.2人为干扰对群落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4.5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的混合营巢区特征

4.5.1营巢区选择

4.5.2两种鸟类的巢位分布

4.5.3各巢区种群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五章结论

附表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调查统计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并观察研究在主要景点岩壁上混合营巢的两种鸟类: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 kanoi)和烟腹毛脚燕(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的巢区分布和繁殖行为,结果如下: 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2种,隶属于13目37科。从季节型分析,留鸟76种,冬候鸟30种,夏候鸟14种,旅鸟2种;从地理型分析,东洋界种类居多,计61种;古北界种类31种,广布种30种。景区鸟类平均密度为18.72只/hm2。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5种,中国特有种5种。 2.在8种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从高到底依次是:村落农田(3.520)>灌丛(2.976)>茶园(2.964)>阔叶林(2.941)>溪流(2.802)>针阔混交林(2.765)>竹林(2.325)>岩壁(0.748)。均匀度指数茶园最高(0.880),岩壁最低(0.465)。鸟类密度阔叶林最高(30.933只/hm2),茶园最低(3.662只/hm2)。其中,阔叶林鸟类群落与灌丛鸟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为0.626。 3.对鸟类群落的季节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分别为94、3.6441;夏季最贫乏,物种数为53,多样性指数为2.7088。 4.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水运队-虎啸岩拥有最多的鸟类种数(77),多样性指数也最高(3.342);武夷宫-止止庵的鸟类密度最高(38.917只/hm2);星村一天游的均匀度最高(0.836),鸟类密度最低(12.658只/hm2);水帘洞优势度指数最高(0.160)。通过对各景点鸟类物种数与环境因子进行皮尔逊积距相关分析显示:鸟类物种数与树高多样性、人为干扰呈显著正相关。 5.对武夷山风景区的虎啸岩、水帘洞、一线天三个巢区中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混群繁殖情况进行研究。烟腹毛脚燕于每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迁来,白腰雨燕于4月下旬开始迁来;两种鸟于10月底开始迁离,直至11月中旬基本迁完。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均有使用旧巢的习惯,两种鸟的巢的主要组成均为小泥丸。较早抵达繁殖区的烟腹毛脚燕巢址选择在巢区的上部,稍迟迁来的白腰雨燕则选择在巢区的下部,两种鸟类的占巢空间规律均为自上而下。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和江西两省的交界,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武夷山风景区在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与自然保护区相比,风景区海拔和植被覆盖率较低,一直以来被认为其生物学意义小于地质学意义,因此其鸟类群落研究者较少,且没有全年的调查研究。 调查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相结合的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7个样区各设置1条样线,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在每条样线上相对均匀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50 m)的调查样点,其中阔叶林9个样点、针阔混交林6个、村落农田8个、竹林5个、灌丛8个、茶园5个、溪流4个、岩壁7个。对该区鸟类群落结构及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的差异进行研究,并对风景区主要景点的鸟类群落进行分析。同时,选择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 kanoi)和烟腹毛脚燕(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在风景区较集中的3个巢区:水运队-虎啸岩、水帘洞、一线天,对两种鸟类的巢区分布和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2种,隶属于13目37科。从季节型分析,留鸟是武夷山风景区鸟类群落的主要成分,共76种,占总种数的62.3%,冬候鸟30种,夏候鸟14种,旅鸟2种。从地理型分析,东洋界种类居多,计61种,占总种数的50%,古北界种类31种,广布种30种。体现了显著的东洋界华中区、森林农田鸟类特色。景区鸟类平均密度为18.72只/hm2。这一群落特点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境状况等因素有关。 在2年的调查中,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5种,中国特有种5种,以武夷山作为其种或亚种模式产地的鸟类12种。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共记录到武夷山鸟类新纪录6种,分别是:黑翅鸢(Elanuscaeruleus vociferus)、蛇鵰(Spilornis cheela riketti)、灰背椋鸟(Sturnus sinensis)、黑领椋鸟(Gracupica nigricolli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aurea)、叉尾太阳鸟(Aethopyga christinae latouchii)。可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资源蕴藏丰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保护。 2.在8种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从高到底依次是:村落农田(3.520)>灌丛(2.976)>茶园(2.964)>阔叶林(2.941)>溪流(2.802)>针阔混交林(2.765)>竹林(2.325)>岩壁(0.748)。均匀度指数茶园最高(0.880),岩壁最低(0.465)。鸟类密度阔叶林最高(30.933只/hm2),村落农田次之(23.188只/hm2),茶园最低(3.662只/hm2)。其中,阔叶林鸟类群落与灌丛鸟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为0.626,岩壁、溪流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与其他群落有明显差异。 3.对鸟类群落的季节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分别为94、3.6441;夏季最贫乏,物种数为53,多样性指数为2.7088。季节性变化的趋势为: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从秋季开始逐渐上升,到春季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夏季的低点。鸟类的迁徙动态、迁徙鸟类的分布习性、种群数量以及鸟类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是影响该地区各生境鸟类群落季节动态的主要因素。 4.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物种数和密度的计算结果显示,水运队-虎啸岩拥有最多的鸟类种数(77),占调查总物种数的63.1%,其多样性指数也最高(3.342);武夷宫-止止庵的鸟类密度最高(38.917只/hm2);星村一天游的均匀度最高(0.836),鸟类密度最低(12.658只/hm2);水帘洞的物种数和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0.160)。通过对各景点鸟类物种数与海拔、植被盖度、平均树高、树高多样性、树种多样性、水平异质性和人为干扰进行皮尔逊积距相关分析显示:鸟类物种数与树高多样性、人为干扰呈显著正相关(p<0.05)。 5. 对武夷山风景区的虎啸岩、水帘洞、一线天三个巢区中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混群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腹毛脚燕于每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迁来,白腰雨燕于4月下旬开始陆续迁来;两种鸟于10月底开始陆续迁离,直至11月中旬基本迁完。 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均有使用旧巢的习惯,每年到达巢区后对旧巢进行修补,两种鸟的巢的主要组成均为小泥丸。较早抵达繁殖区的烟腹毛脚燕巢址选择在巢区的上部,稍迟迁来的白腰雨燕则选择在巢区的下部,两种鸟类的占巢空间规律是自上而下。调查中观察到白腰雨燕的空中交配方式,即同时从鸟巢或岩壁飞出,尾下泄殖腔相贴,呈自由落体的下降,在接近地面1-2 m的高度分离。 由于白腰雨燕和烟腹毛脚燕在武夷山风景区的混合巢区位于陡峭的岩壁上,一些巢建在岩壁的石缝中,依靠现有的条件无法近距离进行观察和测量,本研究仅针对混合营巢区特征及繁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巢址选择的研究还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细化的研究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