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国演义》“贼”义解析
【6h】

《三国演义》“贼”义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贼”在《三国演义》中的使用情况

第一节 带“贼”字的词汇、短语的构成情况

第二节 呼贼方式:直接称呼与间接称呼

第三节 被呼为“贼”者的社会地位

第四节 被呼为“贼”者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 “贼”在《三国演义》中的义项

第一节 狠毒凶残、罪恶滔天者

第二节 不忠不义,犯上作乱者

第三节 偷盗抢夺他人财物者

第四节 阳奉阴违者

第五节 才能低下者

第六节 敌对者

第三章 “贼”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规律

第一节 作者呼“贼”的立场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职业角色与“贼”的关系

第四章 “贼”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

第一节 作用一:弱化 “黄巾贼”的贬义性质

第二节 作用二:是《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正反对比法”的具体体现之一

第三节 作用三:体现《三国演义》“善避善犯”写作技巧

第五章 “贼”被大量运用在《三国演义》中的原因

第一节 通俗小说文体是“贼”得以大量运用的先决条件

第二节 “贼”被大量运用是对史传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思维定势是“贼”被大量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节“笑谈”的叙述方式有利于“贼”字的大量运用

第六章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之“贼”义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三国演义》“贼”字多达五百,它是使用“贼”字最多的中国古代小说之一。作为《三国志》的“演义”,它沿用了史书中众多带“贼”字的词汇。史书中的“贼”大多是“乱臣”之意,《三国演义》做了保留,并拓展了“贼”的义项。在《三国演义》中,“贼”之主要义项有六:义项一、表狠毒凶残、罪恶滔天者。其贬义程度最重。义项二、表不忠不义,犯上作乱者。其贬义程度重。义项三、表偷盗他人财物者。其贬义程度稍轻。义项四、表阳奉阴违者。其贬义程度轻。义项五、表才能低下者。其贬义程度最轻。义项六、表敌对者。其贬义不甚明显,可视为中性词。“贼”在《三国演义》中起着弱化“黄巾贼”的贬义,体现着作者正反对比、善避善犯的写作技巧的作用。通俗小说的文体、史传传统、思维定势、笑谈的叙事方式以及农耕民族的文化特点是“贼”被大量使用在《三国演义》中的主要原因。《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贼”显示出迥然有别的风格特点。就义项而言,《三国演义》之“贼”较《水浒传》显得义项更丰富,有更强的层次感。就感情色彩而言,《三国演义》之“贼”较《水浒传》显得贬义内敛。就骂人风格而言,《三国演义》使用带“贼”字的词汇较《水浒传》显得高雅。就作用而言,《三国演义》之“贼”较《水浒传》显得更为重要。就作者使用“贼”字的主观意图而言,《三国演义》之“贼”倾向于用来品评人物道德,《水浒传》之“贼”倾向于用来表现人物的禀性。就被斥为“贼”的人物形象(贼子)而言,《三国演义》之“贼”更理性,更具智慧,其所作所为更具建设性。而《水浒传》之“贼”更意气用事,常常为宣泄愤怒而做出有巨大破坏性的行为,显得鲁莽而少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