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泉州提线木偶动作形态研究——以《小沙弥下山》为例
【6h】

泉州提线木偶动作形态研究——以《小沙弥下山》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提线木偶在泉州被称为“嘉礼”或“傀儡”,其有籍可查的历史要追述至唐末。根据泉州提线木偶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其起于唐末,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是泉州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当地百姓婚丧嫁娶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由于其动作形式灵活多变,富有新意,为当地民间舞蹈的流传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也是研究闽南民间舞不可或缺的素材之一。
   本文从泉州提线木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色——“杂”(丑)的动作形态的考察入手,以“杂”色表演中的优秀代表剧目——《小沙弥下山》为例,用历史学、生理学、舞蹈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融的方法,从木偶的雕刻、悬丝线位的设计、钩牌安装布局.、具体表演方法等方面来说明一个“死傀儡”变成“活傀儡”的真相,探讨其动作表演的规律,进而引发出关于提线木偶动作形态研究的舞蹈学价值--教育价值、研究价值和创作价值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