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啊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6h】

啊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蜚蠊的发生与为害研究概况

1.2蜚蠊的防治研究概况

1.3国外利用蜚蠊卵寄生蜂的研究概况

1.4国内利用蜚蠊卵寄生蜂的研究概况

2材料与方法

2.1美洲大蠊的人工实验种群

2.2啊氏啮小蜂的人工实验种群

2.3啊氏啮小蜂形态学研究

2.4啊氏啮小蜂生物学研究

2.4.1啊氏啮小蜂羽化、交配、产卵行为

2.4.2啊氏啮小蜂成蜂寿命研究

2.4.3啊氏啮小蜂生殖方式研究

2.4.4啊氏啮小蜂寄生卵荚数和后代出蜂量研究

2.4.5不同日龄啮小蜂寄生率研究

2.5几种因素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2.5.1补充养分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2.5.2光照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2.5.3不同日龄美洲大蠊卵荚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2.5.4美洲大蠊卵荚密度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2.5.5啊氏啮小蜂自身密度对其寄生率的影响

2.5.6-18℃冻杀美洲大蠊卵胚胎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2.5.7-18℃冻杀美洲大蠊卵胚胎对的啮小蜂后代生殖力的影响

2.5.8 8℃贮存寄生卵荚对啊氏啮小蜂羽化期的影响

2.5.9 8℃贮存寄生卵荚对啊氏啮小蜂后代寄生率的影响

2.5.10不同蜂卵比例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2.6室内释放啊氏啮小蜂防治蜚蠊效果

3.结果与分析

3.1啊氏啮小蜂形态学研究

3.1.1卵

3.1.2幼虫

3.1.3蛹

3.1.4成蜂

3.2啊氏啮小蜂生物学研究

3.2.1啊氏啮小蜂羽化、交配、产卵行为

3.2.2补充养分对啊氏啮小蜂成蜂寿命的研究

3.2.3啊氏啮小蜂生殖方式研究

3.2.4啊氏啮小蜂寄生卵荚数和后代出蜂量研究

3.2.5不同日龄啊氏啮小蜂寄生率及其后代寄生率研究

3.3几种因子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3.3.1补充养分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3.3.2光照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3.3.3不同日龄美洲大蠊卵荚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影响

3.3.4美洲大蠊卵荚密度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3.3.5啊氏啮小蜂自身密度对其寄生率的影响

3.3.6-18℃冻杀美洲大蠊卵胚胎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3.3.7-18℃冻杀美洲大蠊卵胚胎对啮小蜂后代生殖力的影响

3.3.8 8℃贮存寄生卵荚对啊氏啮小蜂羽化期的影响

3.3.9 8℃贮存对啊氏啮小蜂后代寄生率的影响

3.3.10不同蜂卵比例对啊氏啮小蜂生殖力的影响

3.4室内释放啊氏啮小蜂防治蜚蠊的效果

4.小结及讨论

4.1啊氏啮小蜂形态学

4.2啊氏啮小蜂生物学

4.3几种因素对啊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4.4释放啊氏啮小蜂防治蜚蠊的效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啊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Aprostocetus hagenowii])是蜚蠊卵荚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啊氏啮小蜂成蜂体为黑褐色,有较强的趋光性.卵为香蕉形,中部稍呈弓形,头部略窄.刚孵化出的幼虫头部半透明,有一对几丁质上颚,幼虫的排泄物沉积在蜚蠊卵荚隆起的地方,幼虫期持续11—26天.蛹期持续20—22天,啊氏啮小蜂蛹期胸部呈圆形.放蜂结果表明:啊氏啮小蜂有较强的搜寻能力.20平米的4个房间内,每隔5天放一次蜂,共放3次(雌蜂/卵荚=3:1),寄生率分别为16.55﹪、23.5﹪、66.54﹪、70.20﹪.

著录项

  • 作者

    张李香;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珍泉;
  • 年度 200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76.3;
  • 关键词

    啊氏啮小蜂; 生物学; 生态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