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绿僵菌培养及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6h】

绿僵菌培养及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1文献综述

1.1分类现状

1.2生物学特征

1.3绿僵菌致病机理

1.3.1附着

1.3.2孢子萌发

1.3.3穿透虫体

1.3.4菌丝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1.4寄主昆虫防御机制

1.5制剂生产和剂型应用

1.5.1绿僵菌生产

1.5.2剂型应用

1.6问题与展望

2绿僵菌继代培养的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材料

2.1.2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退变情况

2.2.2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情况

2.2.3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情况

2.2.4在不同碳氮比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情况

2.2.5生物测定

2.3小结与讨论

3液固两相法培养绿僵菌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3.1.2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初始接种量的确定

3.2.2不同初始pH值的影响

3.2.3不同发酵时间的影响情况

3.2.4不同光照对产孢的影响

3.2.5不同相对湿度对产孢的影响

3.2.6蔗糖对产孢的影响

3.2.7 KNO3对产孢的影响

3.2.8固体料灭菌对产孢及控制污染的影响

3.2.9固体培养基的筛选

3.2.10产孢高峰的测定

3.2.11菌剂烘干处理

3.3小结与讨论

4绿僵菌和白僵菌混剂毒力试验

4.1材料与方法

4.1.1试验材料

4.1.2试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室内毒力测定

4.2.2混剂联合毒力作用测定

4.3小结与讨论

5绿僵菌在林间的应用

5.1材料与方法

5.1.1试验材料

5.1.2试验地概况

5.2方法

5.2.1施菌方法

5.2.2调查方法

5.2.3分析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3.1施菌后林间群落物种和结构概况

5.3.2种群的空间垂直分布格局

5.3.3群落的时序动态

5.3.4施菌前后松毛虫种群动态

5.3.5绿僵菌和白僵菌的防效对照

5.3.6绿僵菌和森得保的防效对照

5.4小结与讨论

6结论与讨论

6.1绿僵菌继代培养

6.2液固两相培养绿僵菌

6.3绿僵菌和白僵菌混剂毒力试验

6.4绿僵菌的林间应用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绿僵菌(Metarhizium)是广谱性的昆虫病原真菌,能侵染多种农林害虫。在综合管理中,利用其进行害虫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绿僵菌制剂开发、生产以及林间应用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菌株优劣不齐、菌种不稳定、产孢量不理想、生产工艺不规范和不配套、制剂质量不稳定,以及对林间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绿僵菌菌株稳定性、产孢因素、产品质量和林间应用等核心技术问题的研究,为绿僵菌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产生重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分别进行了绿僵菌的继代培养、液固两相培养、混剂毒力测定以及林间应用等几方面的研究,为绿僵菌的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