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供求分析及政策选择
【6h】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供求分析及政策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本文的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1.4本文的分析框架和主要观点

1.5主要概念界定

1.6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7本文的特色和创新

2.文献综述

2.1农户信贷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原因

2.1.1农户信贷市场的二元结构

2.1.2农户信贷市场二元金融结构存在的原因

2.1.3我国农户信贷市场二元结构的理论解释

2.2关于农户信贷市场的利率问题研究

2.2.1农户信贷过程中的零利率或者低利率现象及其解释

2.2.2农户信贷中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2.2.3非正规农户信贷市场的高利率现象

2.3农户信贷供求与信贷约束实证研究

2.3.1农户信贷需求

2.3.2农户信贷供给

2.3.3农户信贷需求满足程度与信贷约束

2.4简要述评

3.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3.1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历程

3.1.1恢复、初创阶段(1978-1987年)

3.1.2扩展、调整阶段(1985-1993年)

3.1.3体系完善阶段(1994-1999年)

3.1.4深化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3.2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市场:特征与问题

3.2.1我国农户信贷市场的体制特征

3.2.2我国农户信贷总量与结构

3.2.3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4.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可得性分析

4.1我国农户现金收支状况及信贷需求的产生

4.1.1农户收入、支出分析

4.1.2农户信贷需求的产生

4.1.3农户信贷需求分类及其特征

4.1.4小结

4.2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数据来源及其基本特征

4.2.2农户信贷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4.2.3影响农户金融需求因素的Logit分析

4.3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与信贷约束

4.3.1农户借款渠道与信贷约束

4.3.2影响农户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因素

4.3.3农户获取非正规金融贷款的影响因素

4.3.4本章主要结论

5.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分析

5.1金融机构资产选择与农户信贷:对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行为分化的理论解释

5.1.1金融机构农户信贷行为的分化

5.1.2基于平行市场的信贷资产选择:商业银行退出农户信贷市场的理论解释

5.1.3金融管制、分散风险与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户信贷

5.2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农村信用社最大信贷能力与农户信贷

5.2.2农村信用社信贷意愿与农户信贷

5.2.3政策推动与农户信贷

5.2.4本章结论

6.非正规农户信贷供给分析

6.1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的理论分析

6.1.1转型期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存在的理论解释

6.1.2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利率的形成

6.1.3正规农户信贷与非正规农户信贷的关系

6.1.4我国正规农户信贷与非正规农户信贷的比较分析

6.1.5对非正规农户信贷的科学态度

6.2非正规金融的运行机制—以山前村民间标会为例

6.2.1关于标会的文献综述

6.2.2 1998-2005年山前村“标会”组织活动基本情况

6.2.3标会风险及其控制

6.2.4标会利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2.5本章主要结论

7.结论及政策建议

7.1主要结论

7.1.1关于农户信贷需求

7.1.2关于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

7.1.3关于非正规金融的农户信贷供给

7.2政策建议

7.2.1加快农户收入增加幅度,减少农户收入的波动性

7.2.2增强农户信贷市场信息供给,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

7.2.3提高农户信用等级,增加农户信贷可得能力

7.2.4有序放开金融管制,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7.2.5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动员能力

7.2.6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约束

7.2.7强化政府和中介机构服务,培育农村要素交易市场

7.3本文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存在着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经济现象: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信贷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非正规农户信贷不断增加;正规农户信贷市场中,金融机构的参与态度有很大不同,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选择退出农户信贷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则加大对农户信贷市场的投入;各地农户信贷利率差异很大,既有互助性质的零利率、金融机构的中等利率,也有私人借贷的高利率。那么,为什么我国农户难以获取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非正规农户信贷存在并得以快速发展的机理何在?政府在农户信贷领域合理的政策应该如何选择? 本文从信贷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从微观的角度对上述的几个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解释,并提供来自福建省的初步经验证据。 本文的第四章,对农户信贷需求的产生机理、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解释和实证观察;第五章对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农户信贷市场的不同态度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利用福建农村信用社的系统资料对影响农户信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对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市场存在并发展以及复杂的利率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并通过一个村庄的案例加以实证。 通过理论描述和计量模型分析得出了几个主要结论:(1)转型期,由于农户收入和储蓄水平都比较低,农户收入在季节上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年度波动性以及农户支出的相对稳定性是造成农户信贷需求的主要原因;(2)在对农户信贷需求进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除了非农生产信贷需求以外,其他的信贷需求都具有刚性特征,对利率的敏感性不强,因此,农户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信贷供给方,我们发现,这个结论可以解释当前农户信贷利率在不同地区存在多样性的特征;(3)实证研究表明,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约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无法完全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由于信息结构上的差异,非正规金融更容易从农户的家庭特征中来判断是否提供农户信贷,正规金融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第五章对商业银行退出农户信贷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户信贷投入的现象进行理论上的解释,通过对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的报表资料和访谈资料,对影响农户信贷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描述。本章认为,(1)金融管制条件下的资产选择行为是造成商业银行退出农户信贷市场以及农村信用社加大农户信贷的主要原因。由于存在与农户信贷市场平行的,但成本和风险都比较低的城市居民和大中型企业的信贷市场,商业银行选择从农户信贷市场退出。农村信用社受到分支机构和资本金的约束,只能选择农户信贷市场或者小企业信贷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农户信贷投放力度;(2)农村信用社的农户信贷行为受到信贷能力、信贷意愿和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存款增加、政策推动以及其他贷款对象信贷风险较高对农户信贷有正面的影响;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弱,农户信贷的经营成本较高等因素对农户信贷有负面影响。第六章解释了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存在并且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非正规农户信贷复杂的利率现象;通过一个村庄民间“标会”的案例分析,从实证角度考察非正规金融的运行机制。本章的案例研究发现,(1)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不足是标会产生的重要原因,会员参会的原因涉及农户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2)标会活动中内含的甄别、筛选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互助机制和社会惩罚机制是标会活动顺利运转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3)在缺乏农业保险制度的条件下,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容易转化成农户的信贷风险;(4)农村标会利率具有一定的分割性,利率水平总体上低于高利贷利率但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本文提出应该从加快农户收入增加,减少农户收入的波动性;增强农户信贷市场的信息供给;拓展农村的抵押担保品;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强化政府和中介机构的服务;培育农村要素的交易市场等方面解决农户信贷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