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能源的生态足迹及森林固碳减排与转移支付的研究
【6h】

福建省能源的生态足迹及森林固碳减排与转移支付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能源生态足迹作为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并通过林地生态承载力、能源生态足迹压力强度、能源生态足迹产值等效率测度指标成为了度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实现了对区域生态经济供需平衡状况的综合测度。本文基于1978年-2007年福建省纵向时间序列的能源生态足迹、森林固碳价值估算以及2008年福建省各区域基于能源生态足迹的横向生态补偿的研究,以能源生态足迹、森林固碳减排、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这三个层层递进,紧密联系的可持续研究方向为内容,以人均能源生态足迹、能源足迹压力强度、能源足迹产值、林地生态承载力等效率测度指标为研究载体,试图以森林固碳价值和横向生态补偿为可持续研究量化方式。研究结果分析如下:福建省1978年-200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能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978年福建省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085ghm2,而200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878ghm2,是1978年的10.33倍;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7774.52万吨标准煤,比1978年的456.92万t标准煤增加7318.10万t标准煤,年平均增长8.6%,消费结构总体上呈现以煤炭为主的局面,天然气、电力等新能源的贡献率过小,电力增长率最大;人均林地生态承载力从1978年的盈余0.260hm2到2007年的赤字0.41hm2,可见,福建省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强,破坏加剧,呈现不可持续状态。能源足迹压力强度(EFI)从1978-1995年间由3.13hm2/万元骤减至0.43hm2/万元,这说明福建省能源利用效率在逐渐提高;福建省1978年的能源足迹产值(VEF)为0.322万元/hm2,每单位土地的产值创造的经济价值较低,截止到2007年每公顷土地创造的经济价值已达到2.95万元,增加了1978年VEF的8.17倍。福建省人均能源足迹与中国人均能源足迹的比较来看,福建省的人均能源足迹情况总体上低于中国人均能源足迹,1978年福建省人均能源足迹仅为中国的1/4,2007年福建省人均能源足迹趋近中国人均能源足迹0.98hm2,以0.878hm2的数值增加为1978年的10.4倍;1978年福建省能源足迹压力强度仅为中国的36%,2007年福建省能源足迹压力强度为0.34hm2,趋近中国能源足迹压力强度0.58hm2/万元,1978年福建省能源足迹产值为中国的3倍左右,而到了2007年,为中国能源足迹产值1.73倍。从宏观局势上分析,近30a来,福建省能源足迹效益较好,能源足迹效益高于中国标准水平,但增长速率有所下降。另外,福建省2008年横向区域能源足迹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南平市人均林地生态盈余0.27hm2,宁德市人均林地生态盈余0.17hm2,其余地区全部赤字。根据森林固碳价值估算,最终应用新拟合的模型,得到福建省森林固碳价值理论值为5108.23元/hm2,考虑市场“内部化”的可执行性,应用市场逼近系数,最终得出单位森林固碳代替市场内部价值为102.16元/hm2。按照福建省2008年南平市、宁德市可以应得到生态补偿分别为7942.53万元和5228.79万元,这笔资金应该从其他七个市应共支付补偿费206525.63万元中转移支付获得,剩余的支付经费193354.31万元拟交纳国家相关部门予以支付被侵占生态承载力而造成生态压力相对增加的省份。因此,以中国为一个平衡的总体,福建省应该在生态财政预算中考虑支付其他生态盈余的省份相应的补偿,以最终实现区域间的发展公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