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利风景区水文化挖掘及载体建设研究
【6h】

水利风景区水文化挖掘及载体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水利风景区及水文化的研究现状

1.5.1 国内外水利风景区的研究现状

1.5.2 国内外水文化及载体的研究现状

1.6 相关概念

2 水利风景区特征及景区建设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2.1 水利风景区的特征

2.1.1 类型多样

2.1.2 景观丰富

2.1.3 个性独特

2.1.4 生态显著

2.2 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2.1 注重申报 建设滞后

2.2.2 景观雷同 文化缺失

2.2.3 保护不足 生态破坏

2.2.4 设计欠佳 管理低效

3 水文化的作用及价值分析

3.1 水文化的作用分析

3.1.1 传承地域文化

3.1.2 丰富景观内涵

3.1.3 诠释和谐环境

3.1.4 凝聚文化艺术

3.1.5 体现独特性格

3.1.6 展示审美魅力

3.2 水文化的价值

3.2.1 社会价值

3.2.2 经济价值

3.2.3 生态价值

3.2.4 人文价值

3.2.5 景观价值

4 水文化及其载体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方法、内容及范围

4.2.1 调查方法

4.2.2 调查内容

4.2.3 调查范围

4.3 水文化的分类

4.3.1 按水文化的性质划分

4.3.2 按时间先后划分

4.3.3 按不同表现形式划分

4.3.4 水文化归类

4.4.水文化特征分析

4.4.1 广泛的社会性

4.4.2 鲜明的时空性

4.4.3 历史的传承性

4.4.4 内容的广博性

4.5 载体的分类

4.5.1 按不同的存在形式分类

4.5.2 按不同的材质分类

4.5.3 按空间尺度大小分类

4.6 水文化载体的功能

4.6.1 文化承载

4.6.2 景观表达

4.6.3 历史再现

4.6.4 功能服务

4.7 水文化与载体的耦合

4.7.1 借水造景

4.7.2 以景传文

4.7.3 人水相依

4.7.4 文景共生

4.8 小结

5 水文化载体建设

5.1 水利风景区水文化规划理念

5.1.1 融入自然

5.1.2 尊重历史

5.1.3 解读生活

5.1.4 延续文脉

5.2 水文化规划布局

5.2.1 灵活自由式

5.2.2 层层递进式

5.2.3 有机连续式

5.3 水文化载体建设原则

5.3.1 生态安全 舒适便利

5.3.2 突出主脉 熔铸特色

5.3.3 涵容兼蓄 有机建构

5.3.4 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

5.4 水文化载体建设模式分析

5.4.1 挖掘展示乡土水文化(原生式)

5.4.2 丰富乡土水文化内涵(扩延式)

5.4.3 创新延伸其它文化(借鉴式)

5.5 部分水文化载体实例

5.6 水文化载体建设表达的具体措施

5.6.1 水域空间表达--构建和谐环境

5.6.2 建筑设施表达--凸显乡土气息

5.6.3 水工建筑表达--讲求美观实用

5.6.4 文化体验表达--反映多重内涵

5.7 水文化载体的环境景观营建

5.7.1 自然环境景观营建

5.7.2 人文环境景观营建

5.7.3 其它设施环境景观营建

5.8 水利风景区规划实例分析

5.8.1 安徽蚌埠闸水利风景区

5.8.2 山东聊城徒骇河水利风景区

6 结论、创新及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

6.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是水利风景区的核心资源,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水文化。水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本,也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是赋予水利风景区深厚内涵及新鲜活力的源泉,蕴含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予以珍视。
   水利风景区作为水利建设的高雅缩影,是传承水文化、弘扬水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水利风景区的建设逐渐兴起,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日益凸显;本论文正是基于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水文化的挖掘及展示、水文化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从景观设计角度出发,分析水文化的作用及价值,提出水文化必须通过载体的建设才能得以传承、展示的论点,进而对载体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将水文化与载体进行融合,融入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最后归纳总结出水文化载体建设的具体措施,为水利风景区在今后建设过程中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阐述了国内外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及其载体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水利风景区的特征及景区建设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析了水文化的类型及特征、载体的类型及作用,提出了“借水造景、以景传文、人水相依、文景共生”四种水文化与载体耦合的方式。
   (3)归纳了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出水利风景区水文化规划的理念——“融入自然、尊重历史、解读生活、延续文脉”,探讨了水文化载体的布局方式即:灵活自由式、层层递进式、有机连续式。
   (4)从景观设计、生态安全、人性需求等方面考虑,提出载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并从水文化本身及其内涵延伸方面构建水文化表达的三种模式,即原生式、扩延式及借鉴式。
   (5)通过分析基本原则,应用三种模式,从水域空间营造、建筑设施表达、水工建筑美化、文化体验设计四方面出发提出水文化载体建设的具体措施,并提出营建与水文化载体相契合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其它设施环境的思路。
   (6)以安徽蚌埠闸水利风景区及聊城徒骇河景区的总体规划为例,分析了两个景区建设利用不同的载体及建设手法传承、展示水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