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城市化梯度下福州市河岸景观研究
【6h】

不同城市化梯度下福州市河岸景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畴

1.3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1.7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福州市自然地理条件

2.2 福州市社会经济条件

2.3 研究区的确定及现状调查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城市化梯度下河岸景观的美景度评价研究

3.1 评价方法

3.2 美景度评价步骤

3.3 评价结果

3.4本章小结

4 不同城市化梯度下河岸景观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4.1 城市核心区河岸文化保护与传承

4.2 城市边缘区河岸文化保护与传承

4.3 乡村河岸文化保护与传承

4.4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城市化梯度下河岸景观的温湿度调节效应研究

5.1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不同城市化梯度下河岸景观的实用功能研究

6.1 调查方法

6.2 调查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成果

7.2 启示与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I

附录II

致谢

展开▼

摘要

逐水而居,近水而种,河流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城市化进程中,河岸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因此在城市化梯度上,河岸景观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出现显著的城乡景观差异。目前,对于河岸景观的研究大多数都单一地集中在城市或者乡村,而对于河岸景观沿城市化梯度(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乡村)的变化的研究鲜少。同时福州市作为一座历史人文丰富的水城,水与福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研究在综合考虑福州市的行政区划、人口密度指标、与城市中心距离、城市交通三环边界以及实地调查的情况下来选取梯度样点,分为“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乡村”3个梯度。对选取的样地进行4个方面的调查:对河岸景观拍照,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实地调查各梯度河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并进行归纳、对比;观测河岸景观的温湿度;进行实用功能需求的问卷调查。依据王中华、尹安石等学者的观点,本文从美学、人文、生态、实用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城市化梯度下河岸景观的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福州不同城市化区域的30处河岸景观的照片进行评价。筛选出对河岸景观美景度贡献较大的几个要素,包括植被层次结构、河道状况、周边建筑、干扰因素、植物生长姿态,并建立模型为Y=-0.346-1.181X1-1-0.442X1-2-0.385X1-3+0.199X2-1+1.058X7-1+0.814X7-2-0.580X9-1-0.317X9-2-0.443X9-3-0.192 X9-4-0.290X13-1(R2=0.900)
  评价结果中,美景度值在“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乡村”梯度上,整个图形呈V型曲线趋势,乡村河岸景观美景度均值最高,城市核心区次之,城市边缘区最低,其中受城市化影响,乡村也出现美景度较低的景观。
  (2)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查阅,可知各梯度河岸景观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各有特点,并归纳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发现各梯度下,河岸景观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缺失较为严重。城市核心区河岸文化保护方式多样,包容性强,但很多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影响中渐渐消失;城市边缘区河岸留存下来的文化少,文脉出现严重断裂;由于受到城市化影响较小,乡村河岸留存下来的物质文化较多,但文化保护形式单一,同时缺乏科学的保护修复措施,物质文化面临着危机。
  (3)通过对不同城市化区域河岸与对照区(道路)的温湿度的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核心区和乡村河岸夏季降温增湿效益相对较好,城市边缘区的降温增湿效益不佳,并且已有乡村的河岸开始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夏季降温增湿效益较差。主要原因是受到城市化的影响,不同梯度河岸的下垫面、植被覆盖率等发生了变化。
  (4)通过问卷调查,对城市化梯度下福州河岸景观的实用功能需求做调查,发现公众对于各梯度下河岸景观的使用目的、使用时段、停留时间,以及对于河岸景观所期望的休闲娱乐活动与设施的需求上也有所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有着一定的差异。
  (5)通过对不同城市化梯度下的河岸景观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后,找出影响河岸景观美学、人文、生态、实用功能等价值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河岸景观的改造提升措施。并提出河岸景观规划的建议,要树立整体观,统筹城乡规划,把握全局,进行资源整合,将福州河岸规划性质定位分为都市休闲型、文化体验型、山地自然观赏型、人文探访型。
  以打造集服务型、生态型、人文型、景观型相统一的河岸景观为目标,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生态系统稳定,人文气息浓厚,美学价值高的河岸景观。创造宜居、人文、生态的园林城市,传承闽都山水文脉,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