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马蓝生理特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6h】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马蓝生理特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马蓝研究概况

2 吲哚类生物碱的调控

3 外源物质调控植物研究进展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马蓝生理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小结

第三章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吲哚合成路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马蓝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蓝是一种药用功效丰富的中草药,根茎叶均可入药,是福建省的道地药材。其有效成分吲哚类生物碱,是植物次生代谢的产物。而吲哚类生物碱的代谢途径是莽草酸途径。利用外源物质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调节植物的代谢尤其是次生代谢。乙烯利作为一种逆境激素,IAA作为一种生长素,色氨酸作为IAA的合成前体,对吲哚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试验选取这三种外源物质,配制为不同浓度,对马蓝叶片进行喷施,探讨出不同外源物质处理的差别以及最佳浓度,以期研究出有效提高有效成分的措施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对马蓝叶片进行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含量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处理浓度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250、500、750、1000mg/L处理下在第3d时叶绿素含量分别低于对照2.4%、13.6%、35%、36.6%。不同浓度乙烯利的处理,对马蓝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且250mg/L的浓度处理下,此规律最为显著;对马蓝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低浓度处理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高浓度的处理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均对马蓝叶片SOD的活性表现出了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的乙烯利处理(250mg/L-500mg/L)对P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高浓度的乙烯利处理(750mg/L-1000mg/L)对P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不同浓度处理下,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处理6d后CAT活性维持了较高的水平。⑵1000mg/L乙烯利处理对马蓝色氨酸合酶(TSB)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500mg-75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下,6d和9d后能够有效提高色氨酸脱羧酶(TDC)的活性。1000mg/L乙烯利处理在6d与9d后的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S)活性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48、1.25倍。20mg/L IAA与200mg/L色氨酸的处理均在处理3d后对马蓝TSB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mg/L色氨酸处理3d后TDC活性最高,高于对照18%,而IAA对TDC活性具有抑制作用。IAA与色氨酸的处理下,马蓝AS活性均显著下降。⑶75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9d后,靛蓝含量达到最高值,高于对照34.7%;50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6d后靛蓝含量比对照高出25.7%,这两种浓度乙烯利的处理下有利于马蓝靛蓝含量的增加。50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下的马蓝靛玉红含量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在第3d、第6d、第9d均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含量也随之增加,分别是对照的1.47、2.56、3.11倍。色氨酸处理有利于促进马蓝靛蓝含量的增加。200mg/L浓度处理比600mg/L处理效果更加显著,200mg/L处理第3d、第6d、第9d靛蓝浓度分别是对照的1.06、1.21、1.24倍。20mg/L IAA处理6d后,靛蓝含量高于对照7%,靛玉红含量在第3d、第6d以及第9d分别为对照的1.2、1.37、1.21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