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脑影像学改变与童年受虐经历的关系研究
【6h】

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脑影像学改变与童年受虐经历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临床特征及其与儿童虐待经历的关系--临床资料研究
  目的:明确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特点及其与童年虐待经历的关系,为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童年创伤问卷(CTQ)、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攻击性问卷分别评定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部连续就诊的由SCID-I/P(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结构性临床诊断量表,DSM-IV-TR)确诊为抑郁症、且HAMD>17分的患者80例,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80例。调查抑郁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点及童年虐待经历。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童年虐待经历的关系。
  结果:1、抑郁症患者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的发生率和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2、抑郁症患者的MOAS总分、言语攻击、对财物的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愤怒、敌意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OAS总分、言语攻击、愤怒、敌意与CTQ总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得分均成正相关(r=0.24~0.52,P<0.05);对财物的攻击与CTQ总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得分成正相关(r=0.28~0.41,P<0.01);自身攻击与CTO总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得分成正相关(r=0.23~0.33,P<0.05);体力攻击仅与CTQ总分和情感虐待得分成正相关(r=0.206~0.214,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同时具有指向自我和指向外的多种攻击形式,且其童年期的受虐发生率较高。抑郁症患者童年受虐越严重其攻击行为越强,提示临床应特别注意防范有虐待经历的抑郁症患者对自己和/或他人的攻击行为,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二部分:抑郁症及其攻击行为相关脑结构改变与童年忽视之间的关系--基于VBM的脑形态学MRI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及其攻击行为相关脑区的改变及其与童年忽视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别从80例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抽取未经治疗、或已停药2周的抑郁症患者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各30例,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脑磁共振检查。
  结果:1、抑郁症患者右侧额上中下回、顶下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缘上回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减少;右侧颞上回、颞中回、海马旁回,左侧颞上回、梭状回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增加;右侧额下回、额内侧回、顶下小叶白质体积校正常对照减少(P<0.001,cluster>20)。2、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左侧前扣带回、角回、缘上回,右侧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的脑灰质体积与言语攻击成负相关(P<0.001,cluster>200)。3、抑郁症患者差异改变脑区中的左侧缘上回、中央前回脑灰质体积与情感忽视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0.33;P<0.05);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与躯体忽视成负相关(r值为-0.33,P<0.05)。与言语攻击负相关脑区中的左侧缘上回灰质体积同时与情感忽视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P<0.05);右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同时与躯体忽视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P<0.05)。
  结论:抑郁症及其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童年受虐经历及相关特定脑区损伤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