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IFU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
【6h】

HIFU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备

1.3 HIFU治疗

1.4 评价和随访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即刻消融率评估

2.2 HIFU治疗的并发症

2.3 随访情况

3 讨论

3.1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现状

3.2 子宫腺肌病的HIFU治疗

3.3 HIFU治疗即刻的疗效评估

3.4 HIFU消融的安全性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现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子宫腺肌病就是指宫腔内膜组织长到子宫肌层内[1]。40岁以上的经产妇是高发人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经期下腹部或者腰骶部胀痛,伴或者不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手段非常多,药物治疗主要为性激素类,可以在短期内控制症状,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及肝功能损害,且停药后容易复发[3];对于年龄大、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选择子宫切除根治该病,但切除子宫可能出现卵巢早衰、盆腔解剖结构破坏等并发 症,甚至给患者精神心理带来伤害。HIFU技术可消融腺肌病灶、缓解症状、保留子宫。大量研究显示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但他们均只对单侧肌壁厚度超过3 cm的腺肌病灶进行消融。然而临床上单侧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仍有经量增多、痛经等严重症状,且予以药物保守或者安置曼月乐治疗后,疗效欠佳,患者又不愿行手术切除。故需要找到一种创伤小、疗效佳的治疗方式,而HIFU技术无疑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是目前尚无实验证实HIFU消融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1.评估HIFU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2.观察HIFU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的并发症,评估其安全性。
  资料和方法:
  1.收集HIFU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0例。测量术前术后超声造影后病灶长径、前后径及左右径,分别计算病灶体积,计算腺肌病灶消融率、评估消融即刻疗效。随访1、3、6个月的症状评分及病灶超声改变,分别计算症状缓解率及病灶缩小率。
  2.记录HIFU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评估HIFU技术的安全性。
  结果:
  1. HIFU消融30例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治疗中有16例(53.33%)出现团块状强回声,14例(46.67%)出现整体强回声。治疗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无造影剂填充视为灭活区域。病灶消融率为23.29-99.14%,平均(65.17±25.00)%。
  2.治疗后1、3、6个月分别随访30、26、24例患者,下腹胀痛、腰酸、腰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腺肌相关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19/30)、73.07%(19/26)、70.83%(17/24)。
  3.治疗后1、3、6个月分别常规彩超随访30、26、24例患者,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血流减少或者消失,超声显示病灶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2.32±22.85)%、(38.50±29.26)%、(41.53±26.47)%;治疗前病灶体积为(1.78±0.94)cm3,治疗后1、3、6个月病灶体积分别为(1.29±0.72)cm3、(1.13±0.62)cm3、(1.01±0.39)cm3,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
  4.30例患者术前术后生命体征正常,术中疼痛评分2-3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术后出现治疗区疼痛10例,占33.33%;骶尾部胀痛和下肢疼痛均为1例,均占3.33%;阴道少量淡红色排液5例,占16.67%,其中仅2例患者给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1周,其余患者症状自行消失。出现皮肤损伤、肠道穿孔、膀胱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0例。
  结论:
  1. HIFU可以消融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随访至6月,腺肌相关症状明显缓解,腺肌病灶体积随时间逐渐缩小。
  2.HIFU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 cm的子宫腺肌病并没有出现更多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