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脊髓损伤后早期IL-1Β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
【6h】

脊髓损伤后早期IL-1Β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方法

2结果

2.1 IL-1β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对GFAP、P-STAT3表达的影响

2.2脊髓损伤后早期IL-1β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GFAP表达上调

3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脊髓损伤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信号途径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IL-1β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及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1)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按不同的干预措施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group)、假手术组(sham group)、IL-1β特异性抑制剂组(IL-1RA group)、IL-1β组(IL-1βgroup)。分别于建模后大鼠的脊髓损伤处给予生理盐水、IL-1RA、IL-1β各10ul,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不作其他处理。各组大鼠在术后相应时间点(术后8h、12h、1天、3天、7天、14天)利用BBB评分测定其运动障碍程度,运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各处理组间相关指标(GFAP、p-STAT3)的变化趋势。
  (2)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按不同的干预措施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group)、假手术组(sham group)、IL-1β+JAK2-STAT3特异性抑制剂组(IL-1β+AG490 group)、IL-1β组(IL-1β group)。分别于建模后大鼠的脊髓损伤处给予生理盐水、IL-1β+AG490、IL-1β各10ul,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不作其他处理。各组大鼠在术后相应时间点(术后1、3、7、14天)利用BBB评分测定其运动障碍程度,运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各处理组间相关指标(GFAP、Vimentin)的变化趋势。
  结果:
  (1)术后第8h、12h,IL-1β特异性抑制剂组p-STAT3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IL-1β组p-STAT3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p-STAT3表达相比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7、14天,IL-1β特异性抑制剂组GFAP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IL-1β组GFAP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GFAP表达相比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14天,IL-1β特异性抑制剂组 BBB评分相比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IL-1β组BBB评分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BBB评分相比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3天,各组GFAP表达相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术后第1、3、7天,各组BBB评分相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第7、14天,IL-1β+AG490组GFAP、Vimentin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IL-1β组 GFAP、Vimentin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GFAP、Vimentin表达相比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14天,IL-1β+AG490组BBB评分相比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IL-1β组BBB评分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BBB评分相比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3天,各组GFAP、Vimentin表达相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术后第1、3、7天,各组BBB评分相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分泌的IL-1β可通过磷酸化JAK2-STAT3促进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进而影响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