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
【6h】

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评估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28例侵袭性垂体瘤及15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常见的影像学特征;测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图像上被包绕颈内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DsteMsis)、面积(Astenosis),计算狭窄分数(%SteMsi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项测量指标的诊断效度。 结果: 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中位Ki-67为3%(2%?5%),明显髙于侵袭性脑膜瘤的1%(1%?2%)(Z=-3.983,P=0.000);两组患者的肿瘤质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 RI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瘤直径平均为(39.63±13.15) mm,侵袭性脑膜瘤的(37.09±16.13)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8,P=0.607);两组患者在肿瘤形状(P=0.010)、T1WI(P=0.000)、信号均匀性(P=0.000)、强化程度(P=0.000)、与正常垂体分界(P=0.001)、脑膜尾征(P=0.000)及颅骨改变(P=0.001)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steMsis的AUC为0.725,P=0.006,界值为3.45mm,灵敏度为62.50%,特异度为76.47%;Astenosis的AUC为0.737,P=0.003,界值为11mm2,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4.71%;%stenosis的AUC为0.711,P=0.013,界值为0.306,灵敏度为43.75%,特异度为97.06%。 结论: 除常见的影像学特征外,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可作为侵袭性垂体瘤及侵袭性脑膜瘤的重要鉴别手段,被包绕颈内动脉的DsteMsis、Astenosis及%stenosis3项指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