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峡江地区两周时期社会生态的考古学观察——以墓葬资料为基础
【6h】

峡江地区两周时期社会生态的考古学观察——以墓葬资料为基础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1.2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1.3学界目前的研究成果

1.4个体身份的考古学

1.5社会生态的内涵

1.6本章小结

2.峡江地区西周时期墓葬反映的社会生态观察

2.1峡江地区西周时期的墓葬举例

2.2墓主个体身份的观察

2.3对峡江地区西周时期社会生态的观察

2.4本章小结

3.峡江地区东周时期墓葬反映的社会生态观察

3.1峡江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发现情况

3.2巴族的社会生态观察

3.3楚族的社会生态观察

3.4本章小结

4.结论

1)殖民立国的封建时代

2)文化影响的具体渠道

3)巴族社会的封建化

4)多源流的融合与汉化

5)方法论与推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考古学的社会生态,是指古代各族群社会中,社会各成员生活方式的总和。
  个体考古学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态的方法之一,正如考古类型学之于考古学文化。在前辈学者已经初步完成了的考古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的定性、断代研究基础上,本文运用个体考古学理论,对峡江地区两周时期的墓葬材料进行分析。本文使用演绎推理而不仅依靠传统的归纳的研究方法开展论证。这是一次针对复原峡江地区两周时期古代社会生态的初步的尝试,提出了一些很不成熟甚至大胆的观点。
  两周时期峡江地区的巴族社会从没有作为一个整体的政治实体存在过,而是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各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各有自身的政治倾向。部落或联盟内部,阶级分化并不极端,可能存在比较民主的首领推举方式。
  巴族社会在两周时期经历了比较复杂的阶层变革,早期占有盐卤资源而重商,晚期重视军事雇佣输出而形成强大的武士阶层。
  楚族社会相对巴人早熟而稳定,给巴族社会变革带来外在压力并输送了先进的文化养分。
  秦人入主峡江地区以后,推动了巴族社会的阶级分化,这种分化有利于秦人的统治。
  秦汉以后,巴族社会成为华夏社会的一个区域类型,融入了汉文化的源流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