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火炬大道设置可变车道方案研究
【6h】

火炬大道设置可变车道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应用现状与应用实例

1.3 国内研究现状与应用实例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市潮汐交通特征分析

2.1 潮汐交通现象分析

2.1.1 潮汐交通现象的形成原因

2.1.2 潮汐交通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

2.2 潮汐交通拥堵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炬大道可变车道设置可行性分析

3.1 潮汐交通判定系数

3.2 可变车道实施可行性分析概述

3.2.1 非方向性可变车道的实施条件

3.2.2 交叉口转向可变车道的实施条件

3.3 火炬大道区位分析

3.4 火炬大道“潮汐交通”成因分析

3.5 火炬大道设置可变车道可行性分析

3.5.1 车道条件可行性分析

3.5.2 流量流向条件可行性分析

3.5.3 通行能力条件可行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炬大道可变车道设置方案分析

4.1 可变车道设置原则

4.2 可变车道控制系统设置方案

4.3 可变车道设施系统设置方案

4.3.1 标线设置方案

4.3.2 标志设置方案

4.4 可变车道行车方向转换设置方案

4.5 可变车道与两端正常车道衔接方案

4.6 可变车道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变车道设置评价方法及火炬大道可变车道仿真分析

5.1 可变车道利用率分析

5.2 通行改善效果分析

5.3 经济效益分析

5.4 交叉口延误计算评价

5.5 软件仿真评价

5.5.1 基础数据输入及参数标定

5.5.2 可变车道实施前软件仿真评价

5.5.3 可变车道实施后软件仿真评价

5.5.4 可变车道实施前后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城市规模扩大,经济活动频繁造成的城市居民通勤交通增加与大型活动集散发生,形成高峰时段潮汐交通流,给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通过在城市主干道设置可变车道,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重交通方向通行效率,可有效缓解潮汐性交通拥堵。
  本文总结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潮汐交通以及可变车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指明了在城市主干道设置可变车道对于大型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潮汐性交通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与演变特性,并阐明了其与潮汐性交通拥堵的相关关系。
  进而根据潮汐交通特性,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火炬大道为例,进行了车道、流量及通行能力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得出火炬大道设置可变车道可行性分析结果,并可以以此方法应用到其他城市主干道设置可变车道的分析之中。
  此外,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火炬大道为例,进行了可变车道的初步方案设计研究,分析了可变车道设置中控制系统、设施系统以及信息通告、管理方法,并提出了火炬大道可变车道的转换与衔接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得出了火炬大道设置可变车道方案的设计方案。得出方案可进一步推广至其他城市主干道的可变车道的设置。
  最后对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经验,从车道利用率、通行能力改善程度、经济效益以及交叉口延误等方面总结了可变车道设置后的评价方法,以提供可变车道设置效果验证。通过VISSSM仿真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火炬大道设置可变车道后的瓶颈处和路段服务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结论证明该条道路设置可变车道可以在少量影响轻交通方向交通运行的情况下,有效提升重交通方向交通通行效率,进而改善整体火炬大道的高峰时段通行拥堵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