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档扫描图像压缩处理
【6h】

文档扫描图像压缩处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数据压缩的研究现状综述

1.2.1关于压缩技术

1.2.2数据压缩及与本文的课题的相关性分析

1.3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课题的定位

1.3.2文档图像的特性分析

1.3.3文档扫描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的“结构模型”

1.3.4文档扫描图像压缩处理的实现目标

1.4“结构模型”实现技术概述

1.4.1图像处理技术

1.4.2图像频域处理

1.4.3图像空间域处理

1.4.4图像压缩方案

1.4.5开放接口开发

1.5本章小结

1.5.1本章要点

1.5.2本章对“结构模型”的研究及实现的作用

2文档图像质量的提高处理

2.1图像及数字处理基本原理

2.1.1引言

2.1.2图像的颜色模型

2.1.3色彩空间的线性变换标准

2.1.4视觉系统对颜色的感知

2.1.5图像处理概述

2.2提高文档图像质量-图像增强

2.3文档图像预处理

2.3.1图像旋转

2.3.2锐化处理

2.3.3消除噪声

2.4几个基于查找表的图像变换算法及其快速实现[26]

2.4.1基本原理概述

2.4.2几个点变换算法及其快速实现

2.4.3算法评注

2.5二次距离动态相关的图像平滑新技术

2.5.1引言

2.5.2基本原理

2.5.3应用实例

2.5.4结论与分析

2.6文档图像的分割与特征提取

2.6.1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概述

2.6.2文字提取与背景去噪声

2.7实验结果对比

2.8本章小结

2.8.1本章要点

2.8.2本章对“结构模型”的实现的作用

3文档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3.1图像编码技术概论

3.1.1空间域编码方法

3.1.2变换域编码的数学模型

3.1.3若干新的编码技术

3.2文档图像压缩编码

3.2.1总体构想

3.2.2工作流程

3.2.3采样变换

3.2.4量化器设计

3.2.5编码

3.2.6存储结构及其含义

3.3实验及统计分析

3.4本章小结

3.4.1本章要点

3.4.2本章对“结构模型”的实现的作用

4解压缩与图像后处理

4.1图像解压

4.2图像后处理

4.2.1图像放缩与平滑

4.2.2图像转存与打印输出

4.3本章小结

4.3.1本章要点

4.3.2本章对“结构模型”的实现的作用

5成果的开放式应用技术

5.1 ActiveX组件技术概述

5.2ActiveX组件结构

5.2.1 ActiveX组件基本结构

5.2.2包容器基本结构

5.3ActiveX组件与Internet

5.4本章小结

5.4.1本章要点

5.4.2本章对“结构模型”的实现的作用

6研究应用前景的展望与思考

6.1研究应用前景

6.2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思考

6.2.1图像处理设想

6.2.2压缩编码方法改进设想

6.3本章小结

6.3.1本章要点

6.3.2本章对“结构模型”的实现的作用

7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作者提出了文档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的方案模型,重点对其中的几种关键技术及其在该压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首先,对文档图像的个性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文档扫描图像压缩处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特性,并提出了文档扫描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的结构模型。 第二,根据图像处理的一般原理,研究了针对文档图像的个性对图像实施补偿、去噪声等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法,特别是图像增强的方法。(1)详细研究了解决因扫描而产生的质量下降的问题的具体技术。提供了多种算子以便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支持对图像实施颜色、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调节,支持图像混合、缩放、旋转、转灰度图、数学形态学等变换;增加了一些增强图像效果的特殊功能,如模糊、马赛克效果、图像雾化、增加单色或彩色噪声点等。(2)提供多种滤波器,消除图像噪声,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同时为提高压缩比奠定基础。(3)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距离相关的图像平滑理论及其应用。(4)支持提取图像中的文字,并更换背景以过滤背景中的噪声。(5)支持以JPEG、GIF和BMP等标准格式直接导出结果图像。(6)提出了图像处理的几个快速算法,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得到发表。第三,设计了压缩方案,实现了图像的高比率的压缩、存储和解压操作。压缩方案针对文档图像的个性,对图像灰度按图块聚类量化为分类值,再对分类值采用行程编码得到编码数据,最后对编码数据进一步作无损压缩,能达到较高的压缩率(BPP值低);支持聚类数量的调节,从而使压缩率动态可调;解压还原失真小;着力提高了处理速度。 第四,结合压缩方案,对解压缩的目标图像进行了后处理,输出效果得到增强。第五,提出了成果开放式应用的构架;设计了开放应用接口,以推广成果应用。开发了分布式应用组件,提供了开放的接口,适于各种应用场合的推广应用和二次开发。 第六,分析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前景,提出了图像处理和压缩编码的进一步改进方向和实现措施。 最后,开发了实现上述内容的软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系统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和实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和基于网络的虚拟办公室的实现中会有直接的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