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多民族地区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研究
【6h】

西南多民族地区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及附表清单

引言

一、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概念释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独特的地域环境

1.1地域范围的界定

1.1.1西南多民族地区的地理范围

1.1.2地区历史发展渊源

1.1.3民族地理区划

1.2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

1.3经济发展的滞后与“低技策略”

1.4人文环境

1.4.1多民族文化

1.4.2边地文化的非中心性

1.4.3大山文化的封闭性

2影响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两种重要力量

2.1西南多民族地区传统乡土建筑文化

2.1.1传统文化的价值评判

2.1.2西南多民族地区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应用价值

2.1.3西南多民族地区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审美价值

2.1.4西南多民族地区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精神价值

2.2国际地区主义思想

2.2.1地区主义思想崛起的社会文化背景

2.2.2地区主义思想的提出

2.2.3地区主义思想的发展

2.2.4地区主义思想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3乡土主义建筑创作概况

3.1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历时性发展

3.1.1初步探索时期(1949-1959)

3.1.2滞缓时期(1960-1978)

3.1.3复兴时期(1979-1989)

3.1.4全面发展时期(1990~今)

3.2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共时性分布

3.2.1广合型创作——省会城市昆明、贵阳

3.2.2近地型创作——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3.3多民族文化与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多元性

4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内容

4.1对传统乡土建筑文化应用价值的延承

4.1.1适应当地气候

4.1.2尊重自然地形

4.1.3使用地方材料

4.2对传统乡土建筑文化审美价值的延承

4.2.1村寨聚落形态

4.2.2单体建筑形态

4.2.3屋项形态

4.2.4细部构件及装饰

4.3对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精神价值的延承

4.3.1再现民族精神象征

4.3.2维系民族认同感

5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设计方法分析

5.1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目的和意义

5.1.1建筑的层级系统理论

5.1.2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意义

5.2运用符号学的乡土主义建筑设计

5.2.1乡土主义建筑创作在符构学方面

5.2.2乡土主义建筑创作在符义学方面

5.2.3乡土主义建筑创作在符用学方面

5.3运用现象学的乡土主义建筑设计

5.4运用类型学的乡土主义建筑设计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展开▼

摘要

经济全球一体化给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正日益加深,而各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特色逐渐衰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现代建筑创作中地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民族特色的维系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主义建筑创作致力于从传统乡土建筑文化中汲取合理、积极的因素,将之运用于现代建筑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活力与生机。我国的西南多民族地区是一个民族文化丰富多样、自然生态条件独特的区域,底蕴深厚的乡土建筑文化为乡土主义建筑创作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内容,为此,需要判断哪些传统乡土建筑文化在今天是仍旧实用的,并值得在现代建筑中加以延续。同时,国际地区主义思想为现代建筑创作抗衡全球文化同质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解答,国际地区主义思想与传统乡土建筑文化共同成为影响西南多民族地区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重要力量。 文章针对西南多民族地区乡土主义建筑的具体创作实践的历时性发展、共时性分布、多元性特质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探讨西南多民族地区乡土主义建筑的创作内容,并论证在应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三方面对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价值延承。通过对西南多民族地区乡土主义建筑创作的深入剖析,以探寻实现地方文化传统延续、维系人民心灵归属的有效设计方法和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