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采用交叉配筋方案的小跨高比剪力墙连梁的试验研究及设计方法
【6h】

采用交叉配筋方案的小跨高比剪力墙连梁的试验研究及设计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2试验方案

2.1试验方案及试验构件的设计

2.2试验加载制度

2.3构件的失效判别依据

2.4量侧的主要内容

3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3.1总说明

3.2构件CB-X1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3.2.1构件的特点

3.2.2 CB-X1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3.2.3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3.2.4滞回特性

3.2.5钢筋的应变分布

3.2.6纵筋相对端块的滑移

3.3构件CB-X2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3.3.1构件的特点

3.3.2 CB-X2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3.3.3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3.3.4滞回特性

3.3.5钢筋的应变分布

3.4构件CB-X3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3.4.1构件的特点

3.4.2 CB-X3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3.4.3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3.4.4滞回特性

3.4.5钢筋的应变分布

3.5构件CB-X5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3.5.1构件的特点

3.5.2 CB-X5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3.5.3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3.5.4滞回特性

3.5.5钢筋的应变分布

3.6构件CB-X6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3.6.1构件的特点

3.6.2 CB-X6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3.6.3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3.6.4滞回特性

3.6.5钢筋的应变分布

4试验结果的分析

4.1构件的破坏过程分析

4.1.1CB-X1的破坏过程分析

4.1.2CB-X2的破坏过程分析

4.1.3CB-X3的破坏过程分析

4.1.4CB-X5的破坏过程分析

4.1.5CB-X6的破坏过程分析

4.2钢筋的应变分布规律

4.2.1CB-X1的钢筋应变分布规律

4.2.2CB-X2的钢筋的应变分布规律

4.2.3CB-X3的钢筋的应变分布规律

4.2.4CB-X5的钢筋的应变分布规律

4.2.5CB-X6的钢筋的应变分布规律

4.3连梁的剪切变形规律

4.4连梁的抗震性能分析

4.4.1承载能力退化

4.4.2刚度退化

4.4.3延性

4.4.4耗能性能

5配交叉斜筋的小跨高比连梁设计建议

5.1小跨高比连梁主要设计参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5.1.1对角斜筋对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5.1.2箍筋对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5.1.3关于配交叉斜筋方案洞口连梁的剪压比上限取值

5.2配交叉斜筋小跨高比连梁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

5.2.1配交叉斜筋小跨高比连梁的斜截面承载力

5.2.2配交叉斜筋小跨高比连梁的抗弯承载力

5.3配交叉斜筋方案纵筋配筋率的影响与纵筋最大及最小配筋率值

5.4配交叉斜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设计的其它措施

5.5配交叉斜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的设计算例

6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目前,高层建筑结构中,连梁既起着调节和保证联肢墙和核心筒筒壁侧向刚度的作用,它又是抗震联肢墙和联肢筒壁中第一线的塑性铰耗散能量的重要构件。采用常规抗震框架粱的截面抗剪设计方法及配筋方式,将无法避免梁端过早出现剪切破坏,从而不能满足连梁在大震下同样应具有的高延性和良好耗能能力的要求。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满足连梁小跨高比要求,施工难度不大,又能使连梁满足延性和耗能能力要求的配筋方案,就成为钢筋混凝土延性抗震结构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论文作者所在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小跨高比连梁的新配筋方案,试验证明了这一方案的良好抗震性能。在保证连梁基本的抗震性能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降低施工难度,提出在传统配筋的基础上仅加设对角斜筋的配筋方式。本论文对此种配筋方式连梁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工作,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剪压比不低于0.2时,连梁在整个小跨高比范围内的抗震性能。 ②弄清楚在设计中如何把握对角斜筋和箍筋的用量问题。 ③提出配交叉斜筋方案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设计初步建议。 试验研究工作证明:研究剪压比不低于0.2时,连梁在整个小跨高比范围内的抗震性能能能满足抗震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