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T模式下项目发起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研究
【6h】

BT模式下项目发起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BT 建设模式相关研究现状

1.2.2 BT 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现状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主要的内容与思路

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基础设施的定义与性质

2.1.1 定义

2.1.2 性质

2.2 基础设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1 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2 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2.3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4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2.4.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2.4.2 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3 BT 模式概述

3.1 BT 模式的含义和分类

3.2 BT 模式的特征

3.3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常见投融资模式

3.3.1 BOT 模式

3.3.2 TOT 模式

3.3.3 ABS 模式

3.4 BT 模式与BOT、TOT、ABS 模式的区别

3.4.1 BT 模式与BOT 模式的区别

3.4.2 BT 模式与TOT 模式的区别

3.4.3 BT 模式与ABS 模式的区别

3.5 BT 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价值

3.5.1 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3.5.2 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3.5.3 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3.5.4 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硬件环境

3.6 BT 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3.6.1 BT 模式的优点

3.6.2 BT 模式的缺点

4 BT 模式的运行机制

4.1 BT 模式项目建设参与主体定义

4.1.1 政府(权力机构)

4.1.2 BT 项目项目发起人

4.1.3 BT 项目主办方(BT 模式项目公司)

4.1.4 项目可行性研究单位

4.1.5 勘察单位

4.1.6 设计单位

4.1.7 设计审查单位

4.1.8 设计监理单位

4.1.9 总承包单位

4.1.10 施工单位

4.1.11 施工监理单位

4.1.12 材料设备供货商

4.1.13 贷款银行

4.1.14 社会咨询单位

4.1.15 政府质量监督部门

4.2 BT 模式主要建设参与各方的责任与管理关系

4.2.1 BT 模式项目发起人责任

4.2.2 BT 模式项目主办人的责任

4.2.3 项目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责任

4.2.4 项目勘察、设计单位的责任

4.2.5 项目监理单位的责任

4.2.6 项目施工单位的责任

4.2.7 社会咨询服务单位的责任

4.2.8 BT 模式主要建设参与各方管理关系

4.3 以具体项目说明BT 模式项目各方关系分析

4.3.1 石板坡长江大桥(正桥)加宽改造工程建设各方的合同关系

4.3.2 石板坡长江大桥(正桥)加宽改造工程建设各方的工作关系

4.3.3 石板坡长江大桥(正桥)加宽改造工程建设各方的经济关系

4.4 国内现行BT 模式的运作程序

4.4.1 项目决策阶段

4.4.2 项目准备阶段

4.4.3 招标阶段

4.4.4 建设阶段

4.4.5 移交阶段

5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对质量、造价、进度的监管

5.1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的工程质量监管

5.1.1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工程质量监管的工作特点

5.1.2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工程质量的控制重点

5.1.3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工程质量监管的内容

5.2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的造价监管

5.2.1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造价监管的工作原则

5.2.2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造价监管的特点

5.2.3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造价监管的控制重点

5.2.4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造价监管的内容

5.3 现行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的进度监管

5.3.1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进度监管的工作原则

5.3.2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进度监管的特点

5.3.3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进度监管的控制重点

5.3.4 BT 模式下项目发起人进度监管的内容

6 建立完善的BT 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6.1 完善BT 建设管理模式的合同关系框架

6.1.1 BT 模式项目核心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

6.1.2 BT 模式项目其他参与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

6.2 完善BT 建设管理模式的工作(管理)关系

6.2.1 政府对BT 模式项目的管理

6.2.2 BT 模式项目发起人对BT 模式项目组织管理

6.2.3 BT 模式项目公司的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6.3 完善BT 建设管理模式的资金流向

6.4 完善BT 建设管理模式的运作程序

6.4.1 项目确定

6.4.2 BT 模式招标

6.4.3 成立BT 模式项目公司

6.4.4 合同谈判

6.4.5 项目筹资

6.4.6 项目建设

6.4.7 项目移交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物质条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虽然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落后,投资不足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国家预算内资金虽然逐年提高,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的资金投入仍无异于杯水车薪,然而我国民间资金却十分丰富充裕,又有强烈的投资欲望。如何利用有效的投融资手段,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且很大部分是非赢利性的项目通过与其他投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BT模式其自身的特点十分适合我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BT模式既能缓解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压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又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作为项目业主(项目发起人)该如何有效运用BT建设模式,加强该模式运作下的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论述:本文首先对我国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接着对BT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应用和与其他模式的比较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然后对BT模式的各参与方及运作机制了详细的论述,其中特别以石板坡大桥实行BT模式为例子详细论述了BT模式中各参与方的关系。BT项目中项目业主(项目发起人)对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研究作者在第五章作了详细论述,文章通过分析BT模式下项目业主(项目发起人)在质量、造价、进度三方面监管的特点,从而找出了三方面管理的控制重点,最终明确了该模式下三大方面控制的内容与方法。并在其后章节中,通过对BT模式合同关系、相互之间管理关系,资金的流向以及运作全过程的改进进而建立了完善的BT建设模式的框架,并对BT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作了展望。综上所述,本文论证了BT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价值和适用性,分析了BT模式的优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项目发起人在该模式下的管理方法,对BT模式的完善提出一些颇具操作性和可适性的观点、见解,为基础设施项目运用BT模式建设提供了借鉴,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