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
【6h】

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第一节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

一、区域构造特征

二、区域构造演化

三、构造层划分及特征

四、构造格局特征

第二节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第三节生储盖组合特征

一、烃源岩特征

二、储层特征

三、储盖组合

第二章北西向断裂特征与演化

第一节北西向断层发育特征

一、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断层活动性分析

第二节北西向断裂发育期次及组合特征

一、印支期(T3)

二、燕山早期(J1+2)

三、燕山中晚期(J3-K)

四、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Ek—Es4)

五、喜马拉雅早、中期(Es3—Ed)

六、喜山构造阶段晚期(N—O)

第三节北西向构造平衡剖面分析

一、平衡剖面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平衡剖面恢复结果

第四节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第五节两个北西向构造带差别

第三章北西向构造与油气成藏

第一节油气运聚

一、输导体系要素

二、输导体系组合

三、运聚模式

第二节成藏期次

一、烃源岩成熟期

二、油气运移时期

三、构造与圈闭形成期

四、含油气系统的事件匹配

第三节成藏作用模拟

一、模拟基础

二、模拟结果

第四章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前景

第一节油气藏分布规律

一、层系分布(富集)规律

二、不同成因类型构造带分布(富集)规律

第二节油气藏成藏模式

一、低位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以桩海潜山披覆构造为例

二、中位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以埕岛潜山披覆构造为例

三、高位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以垦东满山披覆构造为例

四、披覆潜山翼部(缓翼)成藏模式—以埕岛东坡为例

五、洼陷带成藏模式—以埕北洼陷带为例

第三节油气勘探前景分析

一、勘探方向

二、勘探目标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北西向断裂在沾化凹陷东部的油气成藏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论文通过大量基础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资料,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北部主要断裂的分布及演化特征,结合断裂作用下油气成藏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研究表明,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构造带是多期运动叠加、后期断裂改造、形成多类型潜山的演化结果。沾化凹陷发育的北西向构造带的主控断层,均经历了逆冲、拉张反转全过程。由西向东的罗西、孤西、埕北—五号桩等3条北西向断层的活动强度逐渐增强,断层的活动速率分别为45m/Ma、65m/Ma和80m/Ma,北西向断层停止活动的时间由西至东逐渐变晚。多期运动叠加的结果形成了埕岛—垦东和埕东—垦利两条北西走向的潜山构造带。构造活动在时、空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类型潜山披覆构造形成及圈闭组合关系的差异。潜山披覆构造自南部垦东地区以高位潜山披覆背斜为特征,向北至孤东、埕岛地区以中、低潜山披覆背斜为主。
   沾化凹陷东部不同的构造部位,不同类型的构造,油气分布特征不同,油藏类型不同,组合类型和成藏模式也有所差异。在层系上主要富集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前第三系以下古生界为主要含油层系的潜山披覆构造带。主干断层良好的输导体系和新构造运动对油气形成分布有重要影响。油气运聚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曲率大的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当砂层与断层上倾方向(或者是油运移的方向)所夹角小时有利于油向其中运移。结合构造演化和沉积埋藏史研究,流体包裹体两期的均一温度(100~130℃,140~160℃)反映了燕山期和喜山晚期且以喜山晚期为主的油气充注。油气成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孤西地区第一、第二排潜山聚集第三系生成的油气,也可以聚集部分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而第三、第四排潜山主要接受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
   根据综合研究的结果,指出在沾化东部地区近期寻找富集高产区块在桩海、孤北和垦东潜山披覆构造带、埕北和孤南洼陷带。研究的结果对预测沾化凹陷东部的下一步有利油气勘探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石砥石;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学科 构造地质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夏斌,姜在兴;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