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群落自然演化规律初探
【6h】

城镇群落自然演化规律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当前“城镇群规划”热潮中的几点“冷思考”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2 城镇群落研究的逻辑基础

2.1 国内外城市规划研究中的类比思想

2.2 类比方法的科学性分析

2.3 城镇的生物特征

2.4 小结

3 城镇群落概念的提出

3.1 生态学研究中的“群落”思想

3.2 “城镇群落”的概念

3.3 城镇群落概念与城镇密集地区相关概念的关系

3.4 小结

4 城镇群落空间范围的界定

4.1 区域边界的涵义及其划分意义

4.2 国内外关于城镇密集地区范围界定的相关研究

4.3 城镇群落空间范围的界定

4.4 成渝城镇群落的范围界定

4.5 小结

5 城镇群落空间环境的选择

5.1 生境条件对生物群落发展的影响

5.2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空间环境要求

5.3 适宜城镇群落发展的独特空间环境

5.4 成渝城镇群落的空间环境

5.5 小结

6 城镇群落空间要素的构成

6.1 生物群落的结构要素

6.2 城镇群落空间构成的两种实体空间

6.3 不同城镇发展空间的营养级别

6.4 城镇发展空间构成的多个层次

6.5 成渝城镇群落的空间结构

6.6 小结

7 城镇群落空间形态的类型

7.1 生物群落的形态学研究

7.2 城镇群落的空

7.3 基于城镇建设用地组合

7.4 基于顶位城市

7.5 影响城镇群落空

7.6 成渝城镇群落的空间形态

7.7 小结

8 城镇群落空间关系的组织

8.1 生物群落空间关系组织的基本原理——物种共生

8.2 城镇群落空间发展的共生关系

8.3 城镇群落空间发展的寄生关系

8.4 城镇群落空间发展的竞争关系

8.5 成渝城镇群落的空间关系

8.6 小结

9 城镇群落空间发展的演替

9.1 生物群落发展的演替

9.2 城镇群落发展的动态演替过程

9.3 城镇群落发展演替的动因

9.4 城镇群落演替的趋向

9.5 小结

10 城镇群落空间规划的引导

10.1 城镇群落空间结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0.2 群落生态学视角下城镇群落空间结构发展的理想模式探讨

10.3 城镇群落空间规划工作的应对思路

10.4 关于成渝城镇群落空间结构的规划设想

10.5 小结

11 结 语

11.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11.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1.3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工作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国家“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出现城市群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城市群的要求,“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将城镇群作为我国城镇空间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城市群热”的情况下,各地正在进行的城镇群规划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镇集群发展的模式存在一定的争议以及我国城镇群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等。鉴于国内外城镇密集地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尚缺少从社会、文化、生态等角度进行研究,本论文选择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现象进行研究,将群落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落”概念拓展至城镇密集地区研究领域,提出“城镇群落”的概念,并借鉴生物群落的自然演化规律,对城镇群落空间发展的自然演化规律进行初探。
  本论文是结合导师负责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2006-X-07)而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论文研究属于城市规划学同区域科学、生态学相融合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主要是一种类比(类推)的方法,采取“提出问题——研究综述——理论建构——规律推演——实证分析”的技术路线。城镇是人类活动的聚居体,人是组成城镇的基本细胞,人和生物的同一性和本质上的一致性,保证了从“生物群落”向“城镇群落”类推研究的可靠性。
  论文共分四大部分:第1章为绪论部分,通过对当前“城镇群规划”热潮的冷思考及国内外城镇密集地区研究的综述,建构论文研究的问题和框架;第2~4章为上篇,明确城镇群落研究的逻辑基础,提出城镇群落的概念,探讨城镇群落空间范围的界定;第5~9章为中篇,分别从城镇群落空间环境的选择、空间要素的构成、空间形态的类型、空间关系的组织、空间发展的演替等几个方面对城镇群落空间发展的自然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探;第10、11章为下篇,探讨城镇群落的空间规划问题,并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思想和生态应用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城镇的群体发展既是一种地理现象,也是一种生物现象。当今世界,由于主导城镇空间发展的因素不断演化,致使区域城镇空间发展日益呈现出一种“群落”的格局。本文研究所提出的“城镇群落”概念,是从生态学视角对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现象的一种解读,即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由一定的人类聚居单元及其它生物种群所组成,表现出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城乡空间集合体,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空间和生态学功能单位。
  研究表明,城镇群落的空间发展并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1)城镇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境,具有鲜明的特征,平原(或盆地)的地形环境和近海(或大江大河)的地理区位是其基本的生境要求;(2)城镇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由自然生态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构成,二者是一种相互统一的耦合关系和连续体,城镇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随其规模不同而呈现出营养级别和性质的变化;(3)城镇群落的空间形态是城镇群落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的投影,其影响要素包括自然地形环境、交通运输网络、顶位城市的性质以及城镇间的竞合关系等,基于城镇建设用地的组合形态可将其划分为带型、环型、星月型、放射型、组团型等,基于顶位城市的数量可将其划分为单核型、双核型、多核型等;(4)共生是城镇群落空间关系组织的基本原理,各种空间要素之间的复杂共生促生共生质,使城镇群落具有任何单一城镇所无法具有的性质和职能。城镇发展空间对自然生态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自然生态空间是城镇群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系统。竞争导致城镇群落不同城镇空间发展“生态位”的产生,是城镇群落空间结构形成和空间形态发展的重要原因;(5)城镇群落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其演替的根本动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基本趋向是演变为人类聚居的一种“顶极城镇群落”。在城镇群落的空间规划中,应当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区划控制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城镇群落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镇发展空间的群落式布局,以及促进城镇群落边缘区空间的健康发展等。
  论文力求在两个方面实现创新:(1)将群落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落”概念拓展至城镇密集地区研究之中,提出了“城镇群落”概念;(2)从城镇群落空间环境的选择、空间要素的构成、空间形态的类型、空间关系的组织、空间发展的演替等几个方面对城镇群落的自然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