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SSR标记初步研究
【6h】

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SSR标记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表

1 绪 论

1.1 玉米粗缩病基因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1.2 玉米抗粗缩病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2 玉米粗缩病田间抗病性鉴定

2.1 供试材料

2.2 田间试验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SSR标记初步定位

3.1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近几年来,由于病害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玉米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抗玉米粗缩病的抗性种质资源、建立先进的抗性筛选技术是防粗缩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实验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规律及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以期为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打下基础。
  本研究以抗粗缩病自交系齐319和感粗缩病自交系掖478及其F1、BC、F2为材料,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与BSA法相结合,进行了相关连锁分子标记研究,获得了与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本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
  ①田间抗病性鉴定表明,自交系齐319表现抗病、掖478表现感病,杂交F1及以抗病自交系齐319为回交亲本的BC1表现抗病;在以感病自交系掖478为回交亲本的BC2代及杂交F2代群体中则表现抗、感分离;在189个F2代群体单株中有147株抗病、42株感病,经χ2检验,基本符合3:1的分离比率(χc2为0.78);在BC2群体的80个单株中有45株抗病、35株感病,经χ2检验,基本符合3:1的分离比率(χc2=1.25)。因此,推测本研究中玉米自交系齐319对粗缩病的抗性是受一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的。
  ②采用BSA法与SSR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利用覆盖玉米10对染色体基因组的88对SSR引物对抗、感亲本进行筛选,获得39对多态性引物。再分别用多态性引物对F2代抗、感DNA池进行扩增分析,筛选出2对抗/感DNA池多态性引物-bnlg125和bnlg1064。用2个SSR引物分别对F2代群体单株DNA进行扩增分析,获得抗性分子标记bnlg125-410,该标记与玉米粗缩病抗性主基因连锁,遗传连锁距离为5.8 c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