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农税时代”我国乡镇债务问题研究
【6h】

“后农税时代”我国乡镇债务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问题的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的主要内容

2相关概念及理论论述

2.1相关概念论述

2.1.1“后农税时代”的由来

2.1.2乡镇债务及其相关概念

2.2乡镇债务的分类和特征

2.2.1乡镇债务的分类

2.2.2我国乡镇债务的特征

2.3乡镇债务规模

2.3.1乡镇债务适度规模的基本含义

2.3.2乡镇债务适度规模的定性分析

2.3.3乡镇债务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

2.3.4乡镇过度负债的危害

3我国乡镇债务的概况及其在“后农税时代”的新特征

3.1我国乡镇债务的总体现状

3.1.1我国乡镇债务总体情况的判断

3.1.2我国乡镇债务的区域分布

3.2“后农税时代”乡镇财政运行与乡镇债务面临的新情况

3.2.1乡镇存量债务出现化解危机,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3.2.2乡镇财政山现运转因境,乡镇新增债务有上升趋势

4我国乡镇债务形成的历史路径和形成机理

4.1我国乡镇债务形成的历史路径

4.1.1重建乡镇政府之前(1949—1984年)

4.1.2重建乡镇政府至邓小平南巡讲话(1984—1992年)

4.1.3邓小平南方讲话至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前(1992—2000年)

4.1.4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至今(2001年至今)

4.2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4.2.1经济方面的原因

4.2.2政策方面的原因

4.2.3管理方面的原因

4.2.4制度方面的原因

4.2.5体制方面的原因

5“后农税时代”化解我国乡镇债务危机的对策

5.1全国各地化解乡镇债务的模式及评价

5.1.1几种主要的模式

5.1.2各地化解乡镇债务事件的总结和评价

5.2“后农税时代”化解乡镇债务的对策建议

5.2.1总体要求

5.2.2基本原则

5.2.3具体措施

6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乡镇债务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债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出现,进入21世纪,随着“后农业税时代”的到来,乡镇过度负债问题越来越严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成为阻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先对乡镇债务理论进行了综述,界定了乡镇债务的内涵和外延;按四种不同的标准对乡镇债务进行了分类,概括了乡镇债务的基本特征;对乡镇债务适度规模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风险控制角度构建了衡量乡镇债务适度规模的指标体系及其控制线,为乡镇债务规模是否适度提供了判断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对我国乡镇债务总体现状和地区分布进行了具体描述,得出了乡镇债务带有普遍性和中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乡镇债务危机更为严重的基本判断;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揭示了“后农税时代”乡镇财政运行和乡镇债务化解面临的新情况。
   本文接下来分阶段描述了我国乡镇债务的产生和演化的过程,并分别从经济、政策、管理、制度、体制五个方面,多角度、多视野地对乡镇债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下文提出具有针对的政策建议奠定论述基础。
   本文第五部分在前文分析了乡镇债务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对“后农税时代”化解乡镇债务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首先,总结了化解乡镇债务的6种主要模式,并对化解乡镇债务实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其次,提出了“后农业税时代”化解乡镇债务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八大基本措施;一是强化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全面清理乡镇政府债权债务,确定需要化解的乡镇债务规模;三是健全债务控制集资,严格制止新的乡镇不良债务;四是充分挖掘传统偿债方式的潜力,积极创新偿债方式;五是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偿还债务新体制;六是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严格乡镇债务风险管理;七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任免制度,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八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