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背部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及在失血休克—复苏研究中的应用
【6h】

大鼠背部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及在失血休克—复苏研究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引言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微循环临床检测方法

1.3.1微循环及其分类

1.3.2微循环基本概念的延伸

1.3.3微循环调节

1.3.4器官微循环的特点

1.3.5微循环监测常用的方法

1.3.6麻醉对微循环的影响

1.3.7循环观测技术的发展及新进展

2背部微循环观察窗活体观测模型的建立

2.1引言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背部微循环观察窗活体观测的发展及现状

2.2.2目前国内活体观测存在的问题

2.2.3背部微循环观察窗的技术现状

2.2.4小结

2.3背部微循环观察窗的应用

2.4人工红细胞复苏液的制备

2.4.1引言

2.4.2产品制备方法

2.4.3评价参数

2.4.4小结

2.5预实验

2.5.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实验的可行性

2.6实验材料和方法

2.6.1仪器设备

2.6.2药品试剂

2.6.3动物分组及操作

2.6.4实验干预方法

2.6.5测定指标和方法

2.6.6数据统计分析

3观测结果分析

3.1引言

3.2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

3.2.1仪器及步骤

3.2.2结果

3.3微血管管径

3.3.1仪器及观测方法

3.3.2结果

3.4毛细血管形态和微血管分支数

3.4.1仪器及步骤

3.4.2结果

3.5血细胞流态

3.5.1仪器与步骤

3.5.2结果

3.6血流颜色

3.6.1仪器及步骤

3.6.2结果

3.7小结

4讨论及展望

4.1本课题创新意义

4.2讨论

4.2.1人工红细胞复苏的局限

4.2.2实验设备的改进和制作

4.3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相关科研及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微循环变化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其观测对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微循环的活体观察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测微血管的形态、舒缩运动、血流速度、红细胞及白细胞的流动、渗出过程等。活体观察脏器微循环的变化,可以直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前景。其背部微循环观察室(dorsal microcirculatorychamber.DMC)活体观测模型在组织创伤愈合、修复,血管网络构型,传然性疾病,皮肤病,血液学等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都有涉及。目前,我们主要进行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在血液代用品研究中,能否对严重失血性休克进行有效的复苏是血液代用品药效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复苏前后微循环的变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生理指标。本研究在建立了背部微循环活体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于失血休克复苏观测当中,取得了较理想的观测结果,今后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关于本研究:
   目的:建立背部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并应用于失血休克实验当中,观测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微循环生理指标的变化。
   方法:250g以下的SD大鼠,利用背部微循环观察窗建立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然后在显微摄像系统中观测在正常生理状态,失血休克和三组不同复苏液(生理盐水组,人工红细胞组和自体全血组)治疗情况下,毛细血管形态和微血管分支数,微血管管径,血液流态和血流颜色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1.统计结果显示,p<0.05时,1).在动物的初始MAP和体重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正常生理状态下和失血休克中,微血管管径有显著差异;2).复苏后的管径恢复统计显示,自体全血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其余两组则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3).复苏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微血管分支上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微血管分支也有差异。2.失血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MAP值分别维持在110mmHg,80mmHg,60mmHg,45mmHg,35mmHg左右的时候,在活体观测模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7个等级的血细胞流态和显著的毛细血管形态变化。3.观测到血流颜色正常生理状态和失血休克时有明显差别,在回输复苏液时又慢慢回复到休克前,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失血前状态。
   结论:背部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在实验过程中微循环各生理指标的实时变化,观测统计方法简单,应用于失血休克中,可对各不同复苏液有效性进行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