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建(构)筑物拆除和建筑垃圾管理研究
【6h】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建(构)筑物拆除和建筑垃圾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研究的主要方法

2 理论基础与相关陈述

2.1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

2.2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2.2.1生态学理论

2.2.2生态经济学理论

2.2.3零排放理论

2.2.4资源价值论

2.2.5生态足迹论

2.3循环经济三R原则

2.3.1减量化原则(Reduce)

2.3.2再利用原则(Reuse)

2.3.3资源化原则(Recycle)

2.4建筑垃圾再利用工艺

2.5循环经济应用于建筑垃圾综合管理的意义

2.5.1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的方法

2.5.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5.3新产业形成的催化剂

3 基于循环经济角度的建(构)筑物拆除

3.1建(构)筑物拆除的方式

3.1.1机械拆除法

3.1.2控制爆破拆除法

3.1.3热熔切割拆除法

3.1.4膨胀破碎拆除法

3.1.5其他拆除法

3.2从循环经济角度注重建(构)筑物的拆除

3.3从全生命周期考虑拆除阶段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3.3.1地质勘察阶段

3.3.2设计阶段

3.3.3施工阶段

3.3.4使用阶段

4 基于循环经济角度的建筑垃圾管理

4.1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4.1.1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含义

4.1.2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

4.2建筑垃圾的资源化

4.1.1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含义

4.1.2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国外经验

4.1.3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

4.3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经济性

4.3.1建筑垃圾再生工厂成功的条件

4.3.2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经济效益分析

4.3.3建筑垃圾的排放利用政策

4.4建筑垃圾再循环成本测算模型

4.4.1模型成立的前提假设

4.4.2模型的设计

4.4.3模型的应用——以重庆市为例

5 建筑垃圾管理的对策

5.1建筑垃圾管理的系统性

5.2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系统问题思考

5.3建筑垃圾减量化的对策

5.3.1优化建筑设计

5.3.2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5.3.3加强建(构)筑物物使用过程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形成和流失

5.3.4加强建(构)筑物拆除过程管理,充分回收处理建筑垃圾

5.4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建议

5.4.1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立法规范

5.4.2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

5.4.3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宣传工作

6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建筑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建设随处可见。在不断增加的建设、装修和拆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各个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巨大,建筑垃圾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清运和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粉(灰)尘污染、水体污染等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开采数量巨大的原始资源,在资源有限下是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亟待重视。
   这篇论文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主线分析了建筑垃圾管理。论文对国内外有关建筑垃圾管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综述了建筑垃圾在国内外的含义、来源、分类及再利用的方式和法律背景。分析了将循环经济用于建筑垃圾管理的理论基础,即循环经济的3R原则。阐述了将3R原则应用于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意义。分别从建筑物拆除管理和建筑垃圾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了3R原则的具体要求。建筑物拆除阶段一向不为人重视,但它是进行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的首要环节,文章阐明了在建筑物拆除阶段如何进行再循环利用的思路,说明了如何操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建筑垃圾管理。论文进行了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及资源化分析,阐述了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含义、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提出促进我国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措施。论文分析了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说明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的可行性,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的排放政策,指出在立法规范方面的不足。论文还结合重庆本地特点,构造了两个永久性的、一个移动的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中心,运用数学成本运算模型,通过拟增税收、补助金等条件的变动,分析了在实践中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的经济可行性。
   最后,论文提出应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建筑垃圾管理,并从政策与法规、科研投入、宣传教育等几方面提出了促进建筑垃圾管理实施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