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流动变动趋势研究
【6h】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流动变动趋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 论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3 我国劳动力转移分析

4 我国区域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5 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预测分析

6 结论和对策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着跨区性的转移。国内外学者对于劳动力转移一直有着高度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模式和障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而且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学者对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多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很少采用定量研究分析方法。
   基于我国劳动力转移量化研究的不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行分析,以此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然后运用全国31个省市1997—2007年面板数据,分析东中西地区的劳动力农村存量、素质和收入等情况。实证研究主要运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东中西部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情况,一是运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东中西区域农村劳动力跨区转移的情况;二是采用指标分析方法,设立劳动力区位商指标、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区位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和劳动力跨区流动度等指标,通过指标分析得出1997-2007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流向和趋势。另外本文还通过对未来区域的劳动力和区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预测未来劳动力区域流动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例都呈现下降态势,其中东部地区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最低,农村劳动力纯收入和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东中西三地区农村差异扩大。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总量比较平稳,但1997-2007年间都呈现下降势态,在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中,东部的比重有下降趋势,而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劳动力占比都有一定的上升。东中西三大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占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中,中部和西部呈升势,而东部则呈下降势态,但仍然比重最大。东部工业化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中部二产劳动力吸纳水平处于中位,2001年后由大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转向持平;西部二产劳动力吸纳水平最低,剩余农村劳动力无法为当地工业完全吸纳;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流动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相关性较强;总体来说,1997-2007年间中西部是劳动力迁出地,东部地区为劳动力迁入地;未来2010-2020年,东中西三大区域农村劳动力总数和素质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由于中部和西部的开发日渐完善,未来对地区农村劳动力吸引加剧,加之,东部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成本加剧,可以预测未来中西部跨区流向东部的农村劳动力将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