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以新疆乌鲁木齐暴乱事件为例
【6h】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以新疆乌鲁木齐暴乱事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 论

2 中德关系

3 中国在德国媒体中的负面形象

4 德国媒体如何报道中国乌鲁木齐暴力事件

5 德国媒体“误读”中国原因分析

6 总结与建议

7 本文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国家形象是人们获取信息后对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印象,而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利用其在广度、速度和深度上的优势,成为一国形象进入国际社会的重要通道,对人们头脑中他国印象的形成会产生直接或简洁的影响。国外受众更多地受本国媒体的影响,而旁观者对一个国家的形象的认识和对本国的看法往往截然不同。正是这些感受与思想的不同,是一个国家保持了进步的空间和可能性,它既为现实问题提供了多种可能,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鼓舞。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国外媒体是如何进行对华报道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德国媒体对华报道的数量明显增多,然而负面报道也相应地急剧增加。污蔑、攻击中国的不实之词屡见不鲜,报道的字里行间充斥着不友善的成见和偏见。在德国的媒体中,中国总是以一种负面形象出现在德国民众面前,中国新疆乌鲁木齐7.5 暴乱事件的爆发,将中国又一次放到了世界聚焦的舞台中央,只不过这次不是北京奥运会的辉煌隆重,也不是中国人民在地震救援中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而是一次由反华恐怖分子发动的恶性暴力事件,这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无疑有着强烈的负面效应。
   本文以德国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德国《法兰克福邮报》、《明镜》周刊、《萨克森报》和“德国之声”(德文版)网站作为研究样本,以7月份该相关媒体对新疆暴乱事件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数据来源,从其议程设置、报道角度、报道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考察其传递给德国受众的信息到底有哪些,其在报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其报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通过对德国媒体报道内容的具体展示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德国媒体中所呈现的形象有如下特点:1.不够全面;2.负面信息多于正面信息;3.评价态度以批判为主。根据德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学者波尔腾(Jürgen Bolten)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模型图,本文将从国家文化层面、媒体文化层面和个人素质层面,对德国媒体“误读”中国这一现象进行跨文化理论分析,探讨其中的深层原因。结论部分提出相关对策,以改善中国在国外媒体中的负面形象,建设更加健全的对外传播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