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融通仓运作模式及其激励监督机制研究
【6h】

融通仓运作模式及其激励监督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之一,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围绕该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多方法: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完善证券市场,构建担保体系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未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融通仓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克服融资困境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融通仓是现代物流业务的新发展,是物流业和金融业有效整合的平台和载体。它连接了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统一,可较好地解决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有效缓解银行和企业间的矛盾。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的融通仓,在运作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中小企业资信风险、质押物风险、仓单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处置风险等,其中物流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重要风险之一,能否有效控制和降低该风险关系到融通仓业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银行和物流企业间的关系能否持久,银行信贷是否安全等。所以研究银行对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中小企业没有参与对第三方物流的激励和监督契约,中小企业加入银行参与对第三方物流的激励和监督契约,银行对第三方物流的长期激励和监督契约及考虑第三方物流非理性行为(公平偏好和过度自信)的激励契约。
   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对融通仓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第三方物流有无参与业务控制、质押物的类型及银行与第三方物流间的关系三个角度详细研究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下的融通仓运作模式。随后,在分析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logistics,4PL)企业参与融通仓业务可行性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有第四方物流企业参与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然后,在综合分析银行和物流企业在融通仓业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考虑了没有中小企业参与情况下,银行单独对第三方物流的激励问题,并把监督作为的一个变量引入到模型中,构建了新的代理模型。发现在激励基础上进行监督会让第三方物流更加努力工作,从而减少道德风险。
   其次,在前一章节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质押物对其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中小企业,提出了让其参与对第三方物流激励和监督的构想,并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参与的可行性:①在该业务中,银行处于主导地位,谈判能力远高于中小企业;②质押物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换句话说,质押物的丢失、毁损、变质等会对中小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基于以上两点,中小企业参与该活动是可行的。本文给出了中小企业的两种参与方式:协助参与和合作参与。协助是指银行要求中小企业支付一定比例的报酬给物流企业,不直接享受由此而带来的收益;合作参与是指银行和中小企业以两者共同利益为目标,中小企业在分担支付的同时,享受相应的收益。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参与对物流企业的激励和监督能够减少银行支付,增加其收益,且协助参与对增加银行利润和提高第三方物流努力水平更为有利。这些结论有利于提高银行开展融通仓业务的积极性。
   再者,融通仓业务具有诸多优势,不仅能够为参与各方带来收益,也能降低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保持融通仓业务的长期有效运作和良性发展十分必要。所以在考虑静态激励和监督机制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银行对第三方物流的动态激励和监督机制问题。
   最后,以上章节对物流企业道德风险的控制和研究是在假设第三方物流为理性人的基础上开展的,但现实生活中,绝对理性个人和企业是很少或不存在的,所以本文考虑了物流企业为非理性人情况下激励机制问题。非理性行为包括很多方面:如公平偏好、过度自信、心理账户、经验主义、预期刚性、保守主义、锚定现象等。本文仅考虑了物流企业存在公平偏好和过度自信这两种常见的非理性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