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问题及治理
【6h】

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问题及治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 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国内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动态

1.4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1研究重点、难点

1.5.2创新点

2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问题概述

2.1内蒙古贫困地区基本状况

2.1.1贫困旗县的分布

2.1.2贫困地区的特征

2.2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的主要成因

2.2.1生态系统原因

2.2.2经济系统原因

2.2.3社会系统原因

3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治理问题分析

3.1内蒙古扶贫开发工作历程

3.1.1 1978-1985年,农村经济改革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阶段

3.1.2 1986-1993年,大规模有针对性扶贫计划展开阶段

3.1.3 1994-2000年,扶贫攻坚阶段

3.1.4 2000-2010年,巩固温饱阶段

3.1.5 2011年至今,缩小发展差距新阶段

3.2内蒙古扶贫开发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2.1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2.2产业化扶贫开发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2.3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2.4扶贫移民开发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2.5行业和社会帮扶扶贫开发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3内蒙古扶贫开发模式评述

4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问题治理对策

4.1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4.1.1改良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4.1.2大力开展生态工程,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环境

4.1.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族特色经济

4.1.4建立健全突发自然灾害防控机制

4.2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升人口素质

4.2.1加强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

4.2.2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4.2.3引进和盘活区内外人才资源

4.3破除“二元结构”限制,构建城乡一体化

4.3.1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进程

4.3.2健全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

4.3.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4提高异地搬迁绩效,建设扶贫移民工程

4.4.1建立搬迁项目协调管理与科学管理体系

4.4.2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4.4.3创新扶贫移民方式,灵活运用扶贫移民政策

4.5创新整村推进瞄准机制,提高民主参与度

4.5.1创新瞄准机制

4.5.2提高民主参与度

4.6构建多元化反贫困主体,建立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帮扶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贫困一直是困扰各国的一个世界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消除贫困,在贫困治理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局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贫困积重难返,直接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在新阶段中,可以看到贫困治理难度加深,减贫效应日趋递减,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贫困问题进行持续性研究,从而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区域差别大,自然条件恶劣,农村牧区的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贫困理论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和探索;其次对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现状及产生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为制定有效的贫困治理战略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考察了内蒙古实行的扶贫开发模式,在分析已有的贫困治理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治理问题的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并梳理了国内外对贫困问题的研究理论;第二部分对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现状作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贫困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回顾了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对内蒙古农村牧区扶贫开发模式进行有效性分析;第四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贫困治理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