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中心治理:劳务输出地区乡村治理新模式——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
【6h】

多中心治理:劳务输出地区乡村治理新模式——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4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和文献述评

2.1相关概念界定

2.2相关理论

2.3文献述评

3 南充劳务输出情况和乡村治理现状

3.1南充市劳务输出情况

3.2劳务输出后乡村治理现状

3.3大量劳务输出给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

3.4现阶段乡村治理取得的成就

3.5 现有乡村治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4 劳务输出后重构乡村治理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4.1构建―多中心模式‖乡村治理要抓住三个理念前提

4.2构建―多中心模式‖乡村治理要突出四个特点

4.3 建立―多中心模式‖治理要把握―五个保障和一个创新‖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A.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B. 作者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情况:

展开▼

摘要

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十分典型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动到城市地区,这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随着大量劳务输出之后的农村地区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也随即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乡村关系错位、两位关系混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偏差、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现有的“乡政村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发展要求。如何通过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证,不仅是中国当前政府治理的重大问题,更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未来。本文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以劳务输出的典型地区南充市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的研究,探寻“多中心模式”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是对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行政模式的积极探索,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步;为劳务输出地区的农村居民提供充足的和对位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同时也是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中国化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践。
  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的意义,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和文献述评,首先介绍了本文运用到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多中心治理理论”、“善治理论”。接着介绍国内外关于乡村治理、多中心治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国外部分重点介绍了美国、日本以及泰国、印度等国家在乡村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就,国内部分先系统介绍我国在近现代对乡村治理进行的一些尝试和努力,最后对国内外多中心乡村治理进行述评,认为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劳务输出地区的多中心乡村治理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劳务输出地区乡村治理的概况。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四川省南充市的实地调研,并查阅四川省统计年鉴等大量资料,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劳务输出情况,和乡村地区劳务输出后的情况,分析新局面下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推论出大量劳务输出对现有“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为劳务输出地区多中心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地原因,为多中心乡村治理的提出做好铺垫。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介绍了“多中心模式”乡村治理的核心理念、阐述了新的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的具体对策建议。为实现劳务输出地区多中心乡村治理的对策和建议,探索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治、党组织约束、舆论监督”的“多中心模式”的乡村治理。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研究发现:大量劳务输出对现有“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产生了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性不足、乡村秩序和行为规范隐患、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发育不良等问题。而随着第三部门、农村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壮大,它们在政府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多个中心相互协作,形成了更好的治理局面。为了更好地实现劳务输出地区的乡村治理,必须在治理主体、空间以及权力向度上实现多中心化,通过法律完善、清偿乡村债务和改革乡村财政体制、成立“村民基金”、开放公共产品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乡村治理“善治”的局面,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多中心模式”乡村治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