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紫外光引发聚合三元共聚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性能研究
【6h】

紫外光引发聚合三元共聚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概述

1.2 絮凝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絮凝剂的机理

1.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6 课题的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1.7 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

2 P(AM-DMC-DAC)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2 反应体系的选择

2.3 P(AM-DMC-DAC)聚合反应机理

2.4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2.5 多因素正交试验

2.6 本章小结

3 P(AM-DMC-DAC)的表征

3.1 分子量的测定

3.2 固含量的测定

3.3 P(AM-DMC-DAC)的红外图谱表征

3.4 P(AM-DMC-DAC)的电镜扫描图谱表征

3.5 P(AM-DMC-DAC)的差热热重表征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P(AM-DMC-DAC)在污泥脱水的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污泥脱水机理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PAFS-CPAM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复合絮凝剂的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前景展望

6.1 结论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展开▼

摘要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阳离子型絮凝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絮凝剂之一。它具有絮凝效果好,用量省,pH适用范围广,安全无毒等优点。目前,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论文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三元共聚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采用的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研究了光聚合强度、单体配比、总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脲素、光聚合时间、pH值等因素对合成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C-DAC))性能的影响。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认为产品具有新的结构,具有新的絮凝特性。并与其他絮凝剂对比,对污泥脱水及生活污水都有较高的絮凝效果。
  经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并得到P(AM-DMC-DAC)优化合成条件为:光聚合强度为1760μW/cm2,单体配比为3:7,总单体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选择无机引发剂,引发剂用量为1.44%,脲素用量4‰,光聚合时间为60min,pH值选择为6。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总单体质量分数30%,单体配比为3:7,引发剂用量1.44‰,脲素用量4‰,引发时间为50min,所合成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可达到1235万。
  通过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分析,确定得到的聚合物为三元聚合物 P(AM-DMC-DAC)。扫描电镜对产品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明产品具有很好的表面微观结构,具有强大的吸附功能。差热-热重分析得知,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聚合物在常温下稳定。
  将制备的P(AM-DMC-DAC)用于污泥脱水。实验数据显示,投加量为1.4kg/t dry sludge时脱水效果较优,滤饼含水率69.7%,上清液浊度4.23NTU;选取产品阳离子度为40%时,污泥脱水效果较好,滤饼含水率71.6%,上清液浊度降低为3.45NTU;选取相对分子质量为915万的产物脱水效果较佳,滤饼含水率可达73.4%,上清液浊度3.21NTU。将自制产品与其他国内外三种产品相比,自制P(AM-DMC-DAC)所形成的污泥絮体颗粒最大、结构最紧实,沉降速度也快,泥水分离效果最明显,投加量少,处理效果又好。效果明显优于山东及浙江产品,略优于日本产品。
  将制备的P(AM-DMC-DAC)与无机絮凝剂(PAFS)复合得到新型复合絮凝剂PAFS-CPAM,并通过对污水絮凝的处理指标对比其絮凝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絮凝剂PAFS-CPAM对污水中CODcr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PAFS和自制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C-DAC)。而且,与PAFS、P(AM-DMC-DAC)相比,复合PAFS-CPAM适应pH值较宽,在不同pH值下,PAFS-CPAM复合絮凝剂对污水均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